华佗发明的养生运动
神医华佗发明了什么药?创造了什么运动健身法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
麻沸散: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五禽戏: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发明的医疗保健操是
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禽”指禽兽,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在此指特殊的运动方式。
五禽戏是谁发明的?发明五禽戏是为了什么?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时期的华佗发明的,而发明五禽戏是为了引导人们用来健身;并且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华佗是中国的一代神医,他在《庄子》的“二禽戏”又称“熊经鸟伸”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 。五禽戏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是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合成的,而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根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的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上面这篇文章是简单的写了五禽戏是哪五个,并且有什么功效等;而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里面的一招一式都记录完整。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的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并且其健身效果还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说华佗的徒弟吴普就因为长年习练此法从而达到百岁高龄,但是不是这样,现在并不能够证明。在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就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的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的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快速展开对于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然后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并在03年的时候出版了;而在2006年的时候,华佗的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在201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坚持练习身体会获得哪些好处?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五禽戏,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发明了一套动作。就像是一套操一样,只要坚持锻炼,就会看出成效。
熊戏——调理脾胃
夏天天气闷热,大家都喜欢呆在空调房里。但是待的时间久了,身体内的湿气就会加重,看到食物也没有胃口,而且还会感觉四肢无力,浑身乏力。
这个时候不妨练练熊戏,不仅能够强生健体,而且还能够调理脾胃,促进肠胃蠕动。联系熊戏的时候,要稳重带点灵活,这样能够帮助消化、活络关节。
虎戏——缓解腰背痛
如果长时间工作,或者长时间玩手机,都会有腰酸背痛的感觉。加上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这些都会让腰酸背痛的症状加重。
这个时候不放练习虎戏,能够缓解颈椎痛,同时对坐骨神经痛也有不错的缓解作用。
鹿戏——缩减腰围
很多女性爱美,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纤细的腰肢。那么不妨多多练习鹿戏,因为鹿戏的动作大多是围绕肾脏来设计的。多多练习能够燃烧腰间的脂肪,让腰肢显得更加纤细。
猿戏——增强心肺功能
如今,即便是年轻人,很多人也缺少运动,心肺功能都在慢慢减退。但是练习猿戏能够加强心肺功能,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鹤戏——预防关节炎
现在关节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跟吹空调有分不开的关系。平日里可以多多练习鹤戏,对于预防关节炎有良好的帮助。
关于华佗发明的养生运动和华佗创造了何种运动方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经络养生运动手环心率
- 下一篇: 自然养生法的基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