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寒露运动养生原则

2022-08-22 11:11:45运动养生
今天给各位分享寒露运动养生原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寒露霜降运动养生原则和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的有哪些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一:委中观想功1、适应病症:腿脚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2、具...

寒露运动养生原则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的有哪些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一:委中观想功

1、适应病症:

腿脚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

2、具体方法: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腿后面胴窝处的委中穴,久练此功可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每次练功要在20分钟以上,每天早晚各练1次。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二、脚肆葆春功

1、适应病症:

治阳痿,性功能衰退。

2、具体方法:

①、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用温水洗脚后,搓左右脚心各108次。掠大腿内侧,由膝盖内侧开始向上一直掠到腹股沟,左右各掠108次,每晚睡觉前做一次。

②、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身体直立,头向后仰,自然呼吸24次,两小臂交叉,左手扶按右肩井,右手扶按左肩井,两手扶按左肩井,两手不动,两肘高抬过肩,姿势摆好后,两肘同时向下再向上摆动,一上一下为一次,适应病症:头痛、颈强、鼻酸、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癫狂等症。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尖紧贴风风巿空,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枕后止中人发际一寸处,风府穴,每次练功时间要在20分钟以上,每日早晚各练功1次。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三、寒露九月节坐功:

1、出处: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阳明五气。时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

2、原理:

时至寒露,天气更凉,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收藏。本法以“寒露”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寒露时开始,练至霜降为止。寒露时节人体疾病多表现在足太阳膀胱神经的病变。足太阳膀胱起于目内眦,经额上行,交会于头顶部。其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复出于外,分别下项,下行会于大椎,再分左右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其头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向两侧下行至耳上角。其腰部支脉从腰分出,挟脊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部下行至胭窝中,另有支脉从后项分出,下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背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胭窝中,下至腓肠肌中,向外下至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至小趾端,主要病症即原文中所述的头项强痛,碍,疟,狂癫,目黄,腰脊痛等,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具体方法:

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双臂高举、耸身向上,左右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冲动、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巅痛、头两边痛、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虐乱、诸痛、双睛外努、头颈拔痛、腰部骨折、痔疮、疟疾、癫狂、偏头痛、头顶痛、眼珠发黄、迎风流泪,鼻出血等杂症。

寒露时节适合老人养生运动四:太极拳

太极拳其动作轻松柔和、圆活自然,连贯协调,配合呼吸、运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具有健身和医疗的双重价值,是我国传统的体育保健疗法之一。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因而秋季练习太极拳,能达到“秋养收气”、“秋养阴”、“养肺气”等养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见病防治、康复的一种有效方法。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细、匀、长缓的腹式呼吸,通过肺、肾的协同作用,能增强或改善肺功能补肾益元气,进而使气血周流全身,营养脏腑、组织、皮毛、肌肉。练习太极拳还要求神意内守,以静御动,形神兼备,气沉丹田,内外合一,阴阳相贯。

到了寒露节气应该如何养身?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易损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

一旦,寒气损伤了阳气,各种代谢机能就有所减退,将会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寒露时节,一定要重养生,做好身体保健工作。

寒露将至,重养生,做好五件事,驱寒活血,从秋暖到冬!

第一件:喝热茶,暖胃驱寒

寒露时节,有“喝寒露茶”的习俗。

此时,喝杯热茶,以热“逼”寒毒,不仅暖胃驱寒,更有益身体健康。

茶水,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益于身体健康。

所以,寒露后,多喝点热茶,暖胃驱寒,是不错的选择。

红苏子叶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保护肠胃健康。

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具有暖胃作用,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可用于治疗胃寒症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寒露时节,泡上一杯,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预防秋燥导致的便秘。鸡头参茶,泡水喝,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可延年益寿。

《神仙芝草经》记载:“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其力增倍,多年不老,颜色鲜明、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研究表明,鸡头参,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 对氧自由基具有直接清除作用。

经常用其泡水喝,可补益肾气,肾气足,则有利于守护阳气,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二件:饮热汤,驱寒润燥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燥邪严重。

此时,喝点汤水,不但可驱寒暖身,还可润燥滋补,是很好的选择。

牛肉白萝卜汤

材料:牛肉丸、白萝卜、食盐、胡椒粉、小芹菜、姜

做法

1、白萝卜滚刀切块,芹菜切末、姜切丝;2、将萝卜放砂锅中,加水750毫升,煮至萝卜变透明;3、加入牛肉丸,煮沸之后,再滚5分钟,加入切好的姜丝;4、撒入胡椒粉,加盐,加入小芹菜调味、点缀即可

川贝雪梨银耳汤

材料:雪梨,川贝,银耳,冰糖,枸杞

做法:

1、银耳,泡发,去蒂,撕碎;

2、川贝、枸杞,洗净,放入汤锅中;

3、雪梨,带皮,切小块,也放到汤锅中;

4、汤锅加2-3升水,上火加热,大火烧开,去掉浮沫;

5、加入冰糖,改小火煲,20-30分钟即可。

第三件:泡泡脚,驱寒气

“寒从足生”,寒露后,热水泡泡脚,是不错的选择。

用热水泡脚,可驱除寒气,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泡脚,做注意这几点:

泡脚水量,要适当多一点,以没过脚踝为宜。

泡脚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成年人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3℃左右,比人体温度稍高一点即可,老人和小孩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5℃~40℃左右。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约30分钟为宜。

老人泡脚,以20分钟为宜,小孩泡脚,以15分钟为宜。

泡脚水加花椒,祛湿又驱寒。

用一个棉布包1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40分钟,用这个水泡脚即可。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一般取15-30克生姜,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10分钟。

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以不烫为宜。

第四件:水果,蒸着吃

寒露过后,天气不但逐渐转寒,还比较干燥。

此时,多吃水果,对于润肺,对抗燥邪,十分有益。

然而,很多水果性质寒凉,有些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在寒露后吃水果,不易消化吸收,甚至产生腹泻。

此时,不妨将水果蒸着吃。

生吃苹果,能够较好保持苹果中的维生素C。但苹果煮熟后,所含的多酚类天然抗氧化物质含量会增加,也能达到降低血糖、抗炎杀菌的效果。

蒸过的苹果口感酥软,味道酸甜可口,有利于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助力健康。

梨能润肺止咳,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很多人都会给自己削个梨吃。但梨属寒性,天冷时吃生梨会更感体寒,外感风寒引起咳嗽时更不能吃生梨。

但煮熟的梨,可去除寒性,梨皮会变得略苦,去燥润肺的功效完全被释放出来。

梨籽中的木质素本来属于不可溶纤维,但在加热后会在肠道中被溶解,将有害的胆固醇揪出体外。

第五件:晒太阳

晒太阳,是补阳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经常晒晒太阳,不仅有助于驱寒,对五脏六腑,皆有益处。

此外,经常晒太阳,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几率。

后背的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

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

晒后背的时间,在40-60分钟左右为宜,出少量汗、微微困倦效果最佳。

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或者,抬起双手,掌心朝向阳光即可。

常晒手掌,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助于清心安神。

6~10点太阳,红外线比较强,紫外线偏弱,比较温和,适合晒足部。

露出脚踝,对着太阳晒晒脚底,有助于驱寒,减少抽筋。

寒露如何养生?

民间俗语称“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就是提醒人们需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寒气入侵,不要着凉。

秋季气候干燥,肺、呼吸道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有相应调整。有资料显示,寒露时节可以适当食用粳米、糯米等食物,同时有选择地吃一些牛肉、猪肝、山药等。

“寒露饮食养生应建立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多食滋润的食品,比如吃梨、蜂蜜来滋阴润肺。”民俗专家高巍解释道,百合、芝麻等食物也会在此时食用,但不是很普遍。

此外,老南京有喝“寒露茶”的说法。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叫做“正秋茶”。寒露茶具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很受欢迎。

寒露今至,记得添衣御寒多喝水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气象专家提醒说,寒露节气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气温的变化特别明显,温度下降8摄氏度、10摄氏度都比较常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进入寒露后,公众应根据天气及时添衣御寒,尤其是足部保暖。此时秋燥也重,要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多吃些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可生津止渴、润肺清心、利肠解毒。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精力充沛。

以上内容参考 中新网-寒露时节如何养生? 吃梨、蜂蜜滋阴润肺

寒露养生_寒露吃什么?

寒露吃什么?

寒露的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寒露吃什么?当然是最应季的食物。

1、花生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花生是寒露前后的时令食物。因花生有滋阴润肺,抵抗肠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季保健的工作重点就是养阴防燥,所以大家可多食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可补脾益气、润肺化痰,滑肠催乳。而营养学认为,花生有“长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多吃花生可补蛋白。花生仁含丰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又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胆碱、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泛酸、钙、磷、铁、甾醇、部分鞣质等。

花生的吃法有很多,可生食、磨成粉冲服,还可炒熟或煮熟吃。因为炒花生特别香,花生米成了一道受欢迎的开胃菜,但炒花生时,温度骤然升高至120℃以上,既清除了花生中的“自由水”,又破坏了“结合水”中的氢键,使原本味甘性平的花生变成了性燥热的炒花生。吃多了炒花生,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滋阴润肺的朋友要少食或不食炒花生。最好选择清炖、熬煮等方式。

2、鱼

“寒露鱼欢欣,抓住别放松。”寒露吃鱼有好处。秋冬季节应注意补阳抗寒、增强活力,不过进补也应适度,大家可适量吃鱼,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秋天适合吃以下五种鱼。

常吃带鱼有养肝补血、润肤养发的功效。带鱼适宜久病体虚、气短乏力、皮肤干燥的人食用,而皮肤病、哮喘病患者则不宜食用。带鱼宜煎着吃,出锅前喷些料酒,味道更好。青鱼富含硒、碘、锌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适宜水肿、肝炎、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患者食用,不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和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食用。青鱼油脂较多,适合烤着吃,保证肉的鲜嫩度。

鲤鱼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鲤鱼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鲤鱼是发物,不适宜恶性肿瘤、皮肤病患者食用。鲤鱼宜红烧,烹饪时要把肠子去掉,否则破坏味道。泥鳅有药用价值,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的功效。泥鳅富含亚精胺和核苷,能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提高身体的抗病毒能力。泥鳅可能带有寄生虫,所以不能生吃,宜炖着吃。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寒露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

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露节气 寒露养生需要注意哪些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寒露运动养生原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寒露霜降运动养生原则和方法、寒露运动养生原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