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传统运动养生
小寒季节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运动养生:避寒就温,固护阳气
民间有谚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
但冬季锻炼要注意:
第一,不宜太早。最好要在太阳出来,气温有所升高后再进行身体锻炼。在出现大风、雾霾、寒冷空气袭来的天气时,最好不要在室外进行锻炼,可以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活动。尽量减少晚间外出活动次数,以免伤阳。
第二,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第三,运动时务必注意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情志养生:动静结合,保精养神
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小寒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不良的干扰刺激,处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小寒时节寒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使人萎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日照减少,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懒得动弹。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在阳光较好的时候,我们尽量到外面多晒太阳,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振奋精神。
小寒节气适合做哪些运动
1、小寒十二月节坐功
各种脾经病症即本法所列主治病症。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夜十一点至三点时,正坐,一只手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荣卫气蕴,食即呕,胃脘痛,腹胀哕,疟钦发中满,食减,善噫,善嚏,身体皆重,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疽,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黄,口干,怠惰,嗜卧。心下痞,苦善饥,善味不嗜食诸症。
2、耳内意守功
适应病症:慢性中耳炎。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眼轻轻闭起来,意念想患有炎症的耳内有一只红蜡烛,正在燃烧,意守20分钟后,将两掌相互摩擦至热,用两掌搓耳朵36下,然后沿外耳轮用食指按摩,再将耳孔堵住、拨开为1次,共做6次。
3、牙齿按摩功
适应病症:牙周炎、老年人健齿。
具体方法:两手用肥皂及流动水洗净,用左手食指伸人口腔内按摩左侧上下牙,各按摩36次,然后再用右手食指伸人口腔内,按摩左侧上下牙龈36次,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开始按摩时可用食指肚蘸少量精盐杂牙龈上轻轻按摩,按摩后用清水漱口、按摩后牙龈不出血,即可不用精盐。经常按摩可使牙龈丰满,牙齿坚固。
4、抱膝导引功
适应病症:迎风流泪、耳聋、下肢麻木。
具体方法:坐在硬板床上,两腿八字式分开,两膝微外撇,两手放在两膝上,两眼轻,自然呼吸36次,左膝回曲,两手抱住左膝盖,右腿伸直、右脚外展,右足外侧贴着床面,用鼻子做深长匀细之吸气,吸到最大限度再慢慢吐出。作7次深吸。再用两手抱住右膝,左退伸直、左脚外展、左足外侧贴住床面。用鼻子做深长匀细之吸气,再慢慢吐出,作7次,然后两腿恢复原来坐式、自然呼吸3~5分钟收功。
5、盘腿握脚功
适应病症;痔疮、膝冷痛。
具体方法:端坐于床上,两膝弯曲外展,两脚足心相对,两手握住两脚,向臂部靠拢,两手搬两膝向上,两脚掌不得离开,然后放松使两膝自然下落,回复原位,如此向上搬动两膝24次。两手抓住两脚,上身做顺时针方向旋转24圈,再做逆时针方向旋转24圈。
小寒节气需要注意什么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起居方面
小寒时期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 ,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寒冷低温天气里,为避风寒,应适当早睡、晚起,并注意合理添衣。使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在人体皮肤周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体维持恒定的温度。衣物以深色、质轻、保暖为宜。选用分量轻、膨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饮食方面
小寒节气到来,饮食可选择温热性食物和富含钙、铁的食物。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其他含蛋白质高的有鱼虾、蛋、牛奶、豆腐、巧克力等。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此外,还可以适量进食辛辣品,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出行方面
小寒节气下雪频发,积雪路滑,加上白天积雪融化,夜间降温导致的路面结冰,出门摔倒的人会骤然增多。医生建议,人们雪天出门时,最好穿上宽松、保暖、防滑的棉鞋、运动鞋,鞋底最好粗糙一些,纹理要宽、深,最好不要穿皮鞋,尤其是女士不要穿高跟鞋。骑自行车时车速不要太快,出门之前最好检查一下车闸是否结冰失灵。孕妇行动不便、老人骨质疏松,跌倒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最好不要出门。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运动方面
很多人都有早锻炼习惯,天太冷最好把锻炼身体安排在下午,因为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一般是在一天中交感神经活动最强的一段时间,集中在上午6时至12时。特别是冬季雪天寒冷的气候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诱发血管痉挛、收缩,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心脏急症。
小寒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吗?
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到了小寒,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释A牟尼修行中饥饿难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这一天熬粥供佛,这一天熬的粥叫做腊八粥,“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粥的食材有很多,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南方的腊八粥还会加入莲子和桂圆,北方煮粥并不加入。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大寒如何养生
从小寒开始,进入冬天的最后一个月。这是一年中最冷的一个月,但春天也快要来了。
这个月的养生要花点不一样的心思,不能再像初冬和仲冬那样进补。养生的重点:一是防寒,给身体保温,二是要开始做排毒的准备工作,为春天做一点准备,打打底子。
在最冷的冬月里,怎么从饮食上防寒呢?一是固肾气,一是暖脏腑。肾气固住了,没有漏洞,寒气就不容易侵入。暖脏腑重点在心和脾,心主血,脾统血,暖了心脾,血才能暖,给全身带来热力。
小寒节气为前半月,养生的重点在固肾、暖心、排下身寒湿;
大寒节气为后半月,养生的重点是固肾、暖脾,增强肝脏排毒功能。
天冷,人体的水液代谢就不容易畅通。水往低处流,时间一长湿气就容易盘踞在人体的下焦。有的朋友会出现生殖系统或膀胱系统的问题,比如尿频、白带增多,有些年老或体弱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小腿经常浮肿,
为了祛除这种寒湿,小寒时适宜常吃糯米红豆饭。这个饭能让我们的身体温热起来,补肾气,暖心,又能排出下半身的湿气。
小寒节气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呢?
薄衣软被睡的安,补血养气糯米饭,小寒养生有方法。小寒一到土壤中的热量散失到了最低点,尽管白天变长,太阳的光照时长增加,但实际上这依然是入不敷出,于是小寒成了全年最冷的时节,那么这么冷的天气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小寒节气的养生方法吧。
一、薄衣软被睡的安
俗话说秋收冬藏,冬季的养生之道就在于藏,而每晚高质量的睡眠是藏匿人体阳气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冬日夜里气温过低,人们常常穿的很厚,再盖上几床厚重的被子来保证温暖,但专家认为这样的保暖方法并不可取。冬夜晚睡眠时,人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处在休息状态,此时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下降。过重的被子对身体轮对胸廓产生压迫,不利于呼吸容易造成缺氧,并且会影响到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所以冬日睡觉时,也要选择宽松舒适的睡衣和轻薄保暖性好的被子。
二、补血补气养血糯米饭
食疗滋补是重要的养生方法,而在寒冷的小寒时节,一碗热乎乎的补血糯米饭,能够起到很好的补气养血的功效。糯米饭能够养血祛风,补气止痛,非常适宜头痛手脚冰凉的人群使用。并且糯米饭制作原料简单易得,制作方法简便,非常适合日常居家养生。
养生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最重要的还是科学和有效。并且保养身体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情,经常运动。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用科学健康的方式养生,同时调节作息规律,用自律来让自己有更好的身体状况。冬季虽冷但养生很重要,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养生。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
关于小寒节气传统运动养生和关于小寒节气知识方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关于长丰品质养生运动五星服务的信息
- 下一篇: 每天运动养生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