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的运动及养生特点
五禽戏的动作名称分别是什么?五禽戏有什么健身作用?
华佗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的一套导引术。
五禽戏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董文焕所传五禽戏
董文焕传承的五禽戏套路共54个动作(虎戏13式、鹿戏9式、熊戏9式、猿戏10式、鸟戏13式)。另外,还有相生练习法、相尅练习法、灵猿戏笨熊练习法、鹤戏对练、简体/易五禽戏(每戏三动,共15式。其中虎、鹿、熊、猿四戏第三动为调息式,鸟戏第三式为白鹤飞翔)等套路,其动作较为古朴典雅。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
刘时荣所传“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不但有徒手套路,而且还有器械套路——华佗五禽剑。其中,华佗五禽戏徒手套路40个动作(每戏各8式);华佗五禽剑则是刘时荣结合自己练习五禽戏的亲身体会,深入民间挖掘五禽戏的历史资料,广泛搜集技艺精华,通过不断研究、修改,在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创编的。共44式(虎戏8式、鹿戏8式、熊戏8式、猿戏10式、鸟戏10式)。
刘时荣所传五禽戏强调“五禽戏亦属武术范畴”,其所传套路演练时,“动作圆活”,“有些架式从外形上看似不大圆,但对意与气仍要按照圆的要求运行”。
作用:
一,五禽戏既可以养生又能缓解某些疾病。对亚健康者来说它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而对健康者来说,经常适度的五禽戏练习可以促进其身体健康,缓解疾病。研究表明,经常适度且有规律地进行练习可以平衡阴、阳通经活血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协调各运动器官,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五禽戏的运动部位十分全面,包括各中头颈部的俯仰、肢体旋摆、蹲起、平衡等动作,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适合中老年人进行练习,经常适度的练习五禽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运动系统的能力,增强了各运动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加肌肉力量,缓解骨质疏松,增加各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机体自身的稳定性。
三,改善中老年心肺功能,调节呼吸,促进消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胸部活动度降低,呼吸虚弱,造成肺通气和肺换气能力下降。五禽戏运动强度低、难度小,它的腹式逆呼吸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加强呼吸功能,促进肺循环,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同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此外,五禽戏中的弯腰、转身的动作,可以加快肠胃的蠕动,提高中老年的消化系统的机能,促进消化。习练时练习者主动体会五种动作形态,感受举手投足之间的意气相随,能有效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协调性,缓解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肠胃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肠炎、便秘等症。
五禽戏的运动特点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人。其中,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而樊阿则擅长针灸及养生,据传他活到100多岁。
《养性延命录》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气力,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陶弘景在该书中,不但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了描绘,而且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 。
五禽戏的锻炼要领是什么?
五禽戏的练功要领:
(1)全身放松练功时,首先要全身放松,情绪要轻松乐观。乐观轻松的情绪可使气血通畅,精神振奋;全身放松可使动作不致过分僵硬、紧张。
(2)呼吸均匀呼吸要平静自然,用腹式呼吸,均匀和能动。吸气时,口要合闭,舌尖轻抵上腭;吸气用鼻,呼气用嘴。呼吸要自然、均匀、平稳。用鼻作腹式呼吸,悠悠吸气,轻轻呼气。
(3)专注意守,要排除杂念,精神专注。根据各戏意守要求,将意念集中于意守部位,以保证意气相随。
(4)动作自然。五禽戏动作各有不同,如熊之沉缓、猿之轻灵、虎之刚健、鹿之温驯、鹤之舒展等等。练功时,应据其动作特点而进行,动作宜自然舒展,不要拘谨。
(5)刚柔结合。要求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僵力。只有做到松,使出的劲才会柔中有刚,刚中带柔,不致僵硬,这也与我国其它健身法的基本要求一致。
什么叫五禽戏健身术?
“五禽戏”是2000多年前的神医华佗所编创的一套养生健身方法。华佗观察了很多动物之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的目的。今天盛行的太极等传统健身方式,最初就源于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五禽戏”最初的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通过模仿这五种动物的动作,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据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与人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五禽戏健身术
虎戏
虎属水,它走阴主肾,模仿虎的瞪眼、扑动前肢等动作能加强肾脏的锻炼。虎戏扩张肺气,能强筋壮骨,精力旺盛。虎戏的手形是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练习虎戏时要表现出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虎戏由虎举和虎扑两个动作组成。
(1)虎举动作:掌心朝下,十指张开,弯曲,由小指起依次曲指握拳,上举撑掌。
(2)虎举功效: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关节的血液循环。
(3)虎扑动作:两手经体侧上提,前伸,上体前俯变虎扑凶猛之势,虎扑要注意手形的变化,手指弯曲内扣,模拟老虎的利爪。
(4)虎扑功效: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防治腰肌劳损。
鹿戏
鹿属木,主肝,模仿鹿用眼时总是斜视的动作,能疏通肝气,调理肺气。鹿戏增强胃气,能固脑益肾,增强体质。
鹿戏的手形是鹿角,中指、无名指弯曲,其余三指伸直张开。练习鹿戏时要模仿鹿轻盈安闲、自由奔放的神态。鹿戏由鹿抵和鹿奔两个动作组成。
(1)鹿抵动作:练习时以腰部转动来带动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先练习上肢动作:握空拳,两臂向右侧摆起,与肩等高时拳变鹿角,随身体左转,两手从左后方伸出,再练习下肢动作,两腿微曲,重心右移,左脚提起向右前方着地,屈膝,右腿蹬直,眼睛注视右脚后跟。收回。
(2)鹿抵功效:强腰补肾强筋健骨。
(3)鹿奔动作:左脚向前迈步,两臂前伸,内旋前伸手背相对,含胸低头,使肩背部形成横弓,手形成鹿角状。
(4)鹿奔功效: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
熊戏
熊属土,主脾胃。熊戏舒郁肝气,促进消化有利睡眠。熊戏的手形是熊掌,手指弯曲,大拇指压在食指、中指的指节上,虎口撑圆。熊的举止表面上看笨拙缓慢,其实内在充满了稳健厚实的劲力,熊戏由熊运和熊晃两个动作组成。
(1)熊运动作:两手呈熊掌状置于腹下,上体前俯,随身体顺时针画弧,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再逆时针画弧,向左,向上,向右,向下,开始练习时要体会腰腹部的压紧和放松。
(2)熊运功效:加强脾胃运化功能。
(3)熊晃动作:提髋,屈腿,落步,后坐,前靠,换做右势,提髋,屈腿,落步,后坐,前靠。
(4)熊晃功效:防治下肢无力。
猿戏
猿属火,主心脏。猿戏养心补脑,能使头脑灵活,强化记忆。猿戏有两个手形:猿钩,五指撮拢,屈腕。握固,大拇指压在名指指根内侧,其余四指握拢。猿猴生性活泼,机灵敏捷,猿戏要仿猿猴东张西望,攀树摘果的动作。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成。
(1)猿提动作:两手置于体前,十指撑开快速捏拢成猿钩,肩上耸,缩脖,手上提,收腹提肛,脚跟提起,头向之转,头转回,肩放松,脚跟着地,两手变掌下按至腹前再做右势。
(2)猿提功效: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
(3)猿摘动作:退步画弧,丁步下按,上步摘果,猿摘模拟猿猴攀树摘果,手形和眼神的变化较多,眼先随右手,当手摆到头右侧时,转头看右前上方,臆想发现树上有颗桃,然后下蹲,向前跃步,攀树摘果,变钩速度要快,握团收回变掌捧桃左手下托,下肢动作是,左脚左后方退步,右脚收回变丁步,右脚前跨重心上移再收回变丁步。
(4)猿摘功效:对神经紧张、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
鹤戏
鹤属金主肺。鹤戏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心脑及全身功能。鹤戏的手形是鹤翅,中指和无名指向下,其余三指上翘。练习鹤戏时,意想自己是湖中仙鹤,昂首挺立,伸筋拔骨,展翅翱翔。鹤戏由鹤伸和鹤飞两个动作组成。
(1)鹤伸动作:两手上举时耸肩缩颈,尾闾上翘,手部水平,下按时,身体放松,重心右移后,再后伸右腿,展开上体,两手腹前相叠,上举至头前上,手掌水平,身体稍前倾,两手下按至腹前,再向后呈人字形分开后伸,两膝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2)鹤伸功效:增强肺活量。
(3)鹤飞动作:两手在腹前相合侧平举,提腿独立,一腿下落,换做右势,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心相对,上举时手背相对。
(4)鹤飞功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五禽戏是什么呀?该怎样练呢?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五禽戏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以动功为主的功法,它是以引动形体来作为引动气机的方法。所以动作规范非常重要,它的每一个动作的安排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作用的,只有把动作做到位才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
扩展资料:
五禽戏是属于仿生的一种气功,因为它的动作是建立在中医的理论上的功法,它直接练人的五脏。而中医认为人是以五脏为核心的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五体---五官---五音----五志----五方等息息相关,密切相连。正确运用意识是练好五禽戏的关键。
如:练虎戏,在出洞觅食时就要有小心谨慎的心情(唯恐被捕的对象发现而逃走),肾志主恐,恐的情绪可以使气内收,在捕食时又要威武勇猛,有志在必得的信心。这就是骨气志气。练其他的动作也要这样用意念。所以要想练好五禽戏就要正确的运用意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五禽戏
话说华佗养生秘诀五禽戏是怎样的?
中医名人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于208年被曹操所杀害。当时,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佗见状,决然拒官辞职,选择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史传他年逾百岁犹有壮容,身体非常健康。
据说他为曹操所杀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都活到100岁。那么华佗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华佗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与劳动锻炼。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削。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意即人们需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劳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经常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从而生不了病。这就像门枢轴,时常使用转动,就不会僵涩失灵。
关于“五禽戏”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华佗年轻时去公宜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他很好奇,正想进去,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在谈论医道,他就站在洞外听。他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听见那两个人谈起了华佗,这可把他吓坏了,他正要转身跑去,忽然听见一个人叫道:“华生既已来了,何不入内一叙!”华佗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去,原来是两位白发长须的仙人。他们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传给他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鹤的姿态去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禽戏”。华佗下山之后,依教奉行,不但救治了众多的病人,也增进了自己的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寰中”是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正如华伦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不老。”这里明确地指出了五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在华佗那个年代,他虽然不明白这些道理,但却能凭着长期的经验,总结出这么一套科学的健身方法,实在是很了不起的。
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后代的太极、形意、八卦等健身术都与此有若干渊源。无疑,它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
由于华佗坚持练习“五禽戏”,脸似古铜,黑发满头,牙齿坚固,步履稳健,身体十分健康。在他所近百岁时,仍面若童颜,精神矍铄,动作灵巧,步履矫健。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人依法锻炼,也活到了90多岁,仍耳聪目明。因此,华佗的长寿,完全得力于“五禽戏”的锻炼。
关于五禽戏的运动及养生特点和五禽戏的形成历史及其养生机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有关运动和养生的诗词
- 下一篇: 风景养眼音乐养心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