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如何掌握运动的量
如何掌握运动量?
适宜运动量的掌握,对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为此在体育锻炼时应把握好锻炼的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1.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和负荷阈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运动强度。在一些周期性动作为主的项目(如跑、游泳)中,往往以跑速、游速(每秒钟跑或游多少米)来表示强度。在一些非周期性练习(如举重)中往往用负荷的重量(如负重或举起多少千克)或单位时间内完成同一负荷的次数来表示强度。
负荷阈是指在体育锻炼中生理负荷适宜的低限到高限间的范围。生理负荷量指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强度、数量、持续时间和密度等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因各人体质强弱不同而有显著差别。生理负荷量大小直接关系到锻炼的实际效果,如受到强的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人体就不能产生良好的适应,甚至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但负荷刺激过小,达不到生理负荷的最低限度,锻炼效果也不明显。只有在适宜的生理负荷范围内的良性刺激,才能加快机能的适应过程,收到逐渐增强体质的效果。那么怎样控制锻炼时的运动强度呢?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1)测定10秒钟脉搏来控制运动强度。动脉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发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为脉搏。正常情况下,脉搏频率和心跳频率是一致的,因此,在运动中常用测量脉搏来代替心率。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越快;运动强度小,脉搏就慢。脉搏测定方法是用手指触摸颈动脉或桡动脉,一般是测定10秒钟的脉搏数来作为衡量与控制运动强度的指标。通常认为,测定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的10秒钟脉搏在30~35次,属于大强度运动;脉搏在25~28次,属中等强度运动,这一负荷对心肺功能有明显增进作用;如在20次以下,属于小强度运动,则认为负荷过小,不能产生增进各器官功能的作用。因此,一般认为体育锻炼中10秒钟的脉率在25~28次为适宜的运动强度。
(2)测定1分钟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国外不少学者认为,在健身跑中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并提出不少计算公式。如西德的克莱斯提出耐力负荷强度公式为:(本人最高心率-运动前安静时心率)÷2+运动前心率;芬兰的卡沃宁提出的公式为:安静时心率+\[(220-年龄)-安静时心率\]×60%。本人最高的心率可用220减年龄来计算。一般先测定本人安静时每分钟心率,然后推算本人的最高心率,代入上述公式,计算本人在健身跑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青少年在锻炼时心率应控制在120~160次/分为宜,它有利于增进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如果心率大于160次/分或心率小于120次/分,则认为在健身跑中的负荷量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锻炼健身的目的。
例如,某一青少年16岁,安静时每分钟心率75次,最高心率为220减去年龄16岁为204次,代入克莱斯公式计算,即(204-75)÷2+75=139.5次/分。在健身跑时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39次左右为宜,保持这一心率的时间应在5~10分钟,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
2.健身锻炼的运动持续时间
每次的持续时间对锻炼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说来,耐力练习产生效果的时间,应是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的适应过程所需的时间。因此,运动持续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健身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为好。如是强度低的运动,持续时间可延长;如是运动强度大的活动,运动持续时间可缩短。
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氧运输系统功能,而发展有氧耐力的方法,通常采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的持续匀速跑、变速跑和长段落的间歇跑练习。青少年在健身跑锻炼中,一般采用匀速低强度持续性练习为宜。
3.健身锻炼的周次数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应有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青少年学生,要积极上好体育课并参加早操、课间操和下午课外活动等。在体育锻炼时,每周锻炼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和运动量大小而定。一般认为,12~15岁,每周锻炼2~3次;16~18岁,每周锻炼3~4次。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应与体育课错开,可与下午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但要避免一日内的运动量过大。
锻炼身体如何掌握运动量?
楼主:方法有很多,具体有以下这些方式楼主可以参考,祝楼主早日实现梦想.1:练腹肌最好的办法还是仰卧起坐,每次做100-200个,20-30个为1组,最少要做5组,具体的要看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重量,手拿个哑铃或铁饼什么的,放在脑后,效果更好。2:俯卧撑也可以锻炼腹肌。记住健身的时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做到累,要分组做,才有效果,一般也是每次做100个左右,至少分5组,具体看自己情况而定。3:手抓在高处,使身体垂直悬空,腰腹用力往上抬,使双腿与上身呈90度,注意身体不要晃动,其他地方不要用力,也是分组做。4:如果腹部脂肪比较多,要坚持有氧运动,跑步很有效,可以减去多余脂肪,使肌肉更好的展现出来。练腹肌和别的肌肉不一样,得不断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尽,才能达到效果,中间的间隔最好在一分钟左右.做到6组左右.二饮食方面得注重加强高蛋白和高脂肪.在每次运动完后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左右是蛋白质摄入的高峰.注意吃点高蛋白的食品.我以前肚子上有点赘肉,后来在健身房坚持了1年,现在肌肉不能说很好,但是看起来还是很明显的,自己也充满自信,希望你也有所收获。胸肌:用哑铃做平卧推举,平卧飞鸟(注:哑铃必须是可调节重量的.也就是说你练一段时间之后,肌肉增长很快,但是人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6次锻炼之后,如果你再用同一个重量,那么肌肉就会长得非常缓慢,甚至不再生长.) 哑铃平卧飞鸟.拉力器夹胸,这些动作都是锻炼上胸部肌肉.你得制定锻炼计划,不能光练胸肌,其他的肌肉也得练.腹肌:V字两头起.(每隔一天练一次,每次练4组,每组10个,每练一个月增加数量);
运动有益身心,要怎么样知道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有人觉得,锻炼就是要大汗淋漓,才能起到效果;有人觉得锻炼就是要去健身房办张卡,才是真正的运动;还有人觉得锻炼存在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平时的散步、做家务也是运动的一种方式。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就是适合自己的、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的一种行为方式。那么,到底哪一类运动最适合你呢?赶紧来看看吧!
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气血流畅,使人体筋骨强健,肌肉结实,脏腑功能健旺,增强体质,还能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
那么,怎样选择锻炼方式呢?
有些人喜欢散步,有些人喜欢跑步,有些人喜欢游泳,有些人喜欢打球,有些人喜欢练器械,究竟哪种锻炼方式更好呢?
事实上,不同的锻炼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不同,适合的锻炼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非常重要。
1. 家务劳动
古代以农业、畜牧业、矿业、建筑业等生产为主,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较多,劳动是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现代人更多地从事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对于脑力劳动者或者老年人群来说,每天做些家务劳动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比如拖地、擦桌子、洗衣服等家庭清洁工作,甚至洗菜、做饭等厨房劳动,都是锻炼的方式。
有些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肢体活动不利索或参加健身锻炼有困难者,也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擦桌子,可以让手臂、手指的肌肉、关节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助于自理能力的恢复。平时抱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锻炼的人群,也可以选择通过家务劳动来锻炼身体。这也是一举两得的方法。
适宜人群:所有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体力劳动的人群。
2. 散步
散步是老少咸宜的一种锻炼方式。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少人都喜欢饭后散步,缓步而行,肌肉自然摆动,能使全身放松,还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对于便秘人群,还可以边走边摩腹,以促进肠胃蠕动,从而使大便通畅。有些人为了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选择快走、竞走,这样运动量也相对要更大一些。
散步不受场地限制,也没有技术要求,随时可行,说走就走,在小区、绿地、周边公园散步,既能达到运动的目的,又能一路欣赏风景,是一种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锻炼方式。
适宜人群:散步是一种几乎适合所有人群的锻炼方式,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久坐少动者,以及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人群。
3. 跑步
娃娃们学会走路之后,就喜欢满地乱跑了。奔跑也是一种我们从小就会的运动方式。跑步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快跑和长途跑。近些年来,马拉松跑也越来越热门了,但是这项运动对体能的要求很高,只有长期坚持跑步锻炼的人才可尝试。一般人群宜选择慢跑,距离的设定也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老年体弱者不适合跑步,还是选择散步为宜。膝关节病变的患者也应谨慎选择跑步。
适宜人群:心肺功能正常者,具备一定体能者。
4. 舞蹈
舞蹈也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锻炼方式。肚皮舞、拉丁舞、华尔兹、探戈、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迪斯科、街舞等,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近些年来,广场舞如一阵风般席卷我国大江南北,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大妈们加入其中。广场舞相对专业舞蹈而言,较为简单,音乐节奏感强,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群及部分年轻人的喜爱。舞蹈既锻炼身体,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娱乐身心,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
适宜人群:几乎所有人群都可以通过舞蹈来锻炼身体,但在舞蹈种类方面,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有所选择。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就应该慎选肚皮舞类的运动;有足踝关节疾病的人群,则不宜选择芭蕾舞等专业舞蹈种类;有膝关节疾病的患者,要慎选拉丁舞等需穿高跟鞋的舞蹈类型;心肺功能较差的人还是应选择节奏舒缓的慢步舞为宜。
5. 保健操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颈椎保健操、眼睛保健操、呼吸训练、摩腹操、提肛运动、有氧操、广播体操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各种保健操也是现今较为常见的健身方式,在中老年人群中尤其受欢迎。保健操的运动量一般都不大,而且能同时锻炼身体和头脑。
老年人更喜欢传统的养生保健操,在活动筋骨的同时,通过经络理论,促进全身的气血有序运行,对五脏六腑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适宜人群:所有人群都可选择,年老体弱及不能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锻炼的人群更适合此类锻炼方式。患有颈椎病、腰椎病、眼病等不同疾病的人群,还可以选择对应的保健操,加强局部锻炼,有助于疾病康复。
6. 游泳
游泳是一种可以活动全身的运动方式,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甚至是水中体操等,都可以使全身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心肺功能也得以加强。但是,游泳有一定的技巧,需要特定的场所,并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还有一定的季节性。虽然现在冬泳锻炼的人群也不少,但对体质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适宜人群:心肺功能正常者,对于患有膝关节病变不能负重锻炼者尤其适合。
运动养生如何掌握运动的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掌握运动量的简单方法、运动养生如何掌握运动的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我国传统体育养生的运动方式
- 下一篇: 运动与养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