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运动养生十八法2
养身,健康法宝?
养身,健康法宝——天天养生十八法
一、节食欲 食不过饱,定时定量,保证消化器官健康无病。
二、忌怒气 遇事不怒,不生气,不发脾气,以免损害身心健康。
三、发常梳 常梳理头发,抚模颅顶,能促进新陈代谢,起到健脑、清神智的作用。
四、面多擦 洗面颊,多用软毛巾擦,包括干洗脸。能益智凝神,面颊红润无皱纹。
五、舌舔腭 经常以舌尖抵住上腭,闭气凝神,可以提神补气养心,多生津液,健脾胃。
六、齿数叩 上下牙齿对齐,咬紧,嗑叩数次。特别是在子夜坚持做几遍,能固牙齿不脱不裂,使咀嚼肌健康有力。
七、呵浊气 在空气新鲜处多行深呼吸,可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呼吸系统的机能。
八、咽津三 唾液是个宝,能使消化好。多生津液,使其充满口腔,再分三口连续运气下咽。尤其是子夜做津三咽数次,有开胸理气、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可以祛病延年益寿。
九、目运转 着重视神经各种肌肉的锻炼。旋眼球、经常远眺,做视力保健*等。
十、耳常弹 轻震耳轮,弹动耳肌,包括呜天鼓等,以增强听觉神经的功能。
十一、脊背暖 背部一定要保持暖和。
十二、胸宜护 护胸和暖背是保持体温和保证躯体健康的关键。对心肺肝脾肠胃肾等器 官都有保健作用。
十三、腹自揉 腹部肌肉的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用手掌在腹部揉搓按摩,能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舒通内脏经络。
十四、谷道托 每天运气提气使肛门括约肌做几次收缩和舒张动作,增强括约肌的功能,可以提神补元气。
十五、肢节摇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和劳动锻炼。
十六、足心搓 脚心为人之海底。每晚洗脚,适当摩搓脚心几十次,或以两脚掌相对抵摩,可收到益气血、清浊通络,解除疲劳以及吐故纳新的效果。
十七、便禁言 大小便时,紧闭口、握双手、神守舍。能益智、补气、提神、健身。
十八、净体肤 讲卫生、保健康,常洗澡,不生病,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我即将退休.退休后怎样进行身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一、老年人家庭健身选择
老年人家庭在进行健身投资时,特别要注意将健身投资与休闲娱乐投资结合起来。老人们辛苦一生,难得有时间享受一下, 利用晚年这段时光多参加些娱乐活动,既陶冶了情操,又是一精神寄托,而且休闲娱乐健身消耗体力少,易学易做,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老年人可以从事的休闲娱乐健身项目很多,如练书法、绘画、练器乐、玩桥牌、养鸟、养鱼、垂钓、游园等。
①垂钓
钓鱼是一项非常富有吸引力的户外活动,它除了给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外,还会对每一位热爱它的老人提供身心健康之乐。
钓鱼是一种休闲,钓鱼的情趣兼有赏画的绚丽,吟诗的飘逸,奔棋的睿智,游览的旷达。垂钓者活动于江河湖海之滨,手持钓竿,杂念皆抛,可陶冶情操,养心修性;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可增进健康;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可心旷神怡; 如果能钓上几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则更是其乐无穷!如果能致力于钓鱼的科学研究,提高钓鱼技巧,则可丰富钓鱼者在养殖、气象、水文、力学方面的知识。同时,钓鱼活动可以给老人带来更多的朋友,增添生活的乐趣。
钓鱼是一种健身运动,钓鱼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动,主要是跑路、垂钓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垂钓动作。它可以使人的整个肌体、器官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静,则要求聚精会神,专心等待鱼儿上钩,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动物实验证明,大脑皮质通过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维持着人的正常机能。因此,神经细胞是否萎缩,对人的衰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大脑皮质的过度紧张,会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 运转,从而导致体内外环境失调,引起各种脏器的功能降低。钓鱼活动是保持神经系统健康,使老人心理、生理都有收益的良好手段,是理想的健身手段。
②大秧歌对老人的健身作用
在许多城市,大秧歌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留住了无数人的脚步。尤其是“老年乐”秧歌队,把老人们从电视机前、牌桌边以及孤独寂寞中拉开来,使他们重新走上社会,走到一起,加入了秧歌队的健身行列。看着他们,你会由衷地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健康跃动。
为什么大秧歌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使老年人钟情于它?回答是:大秧歌是一项寓健身于娱乐的运动项目。娱乐的形式,健身的效果,正是大秧歌的显著特点。通过大秧歌的运动形式,许多老年人丢掉了拐杖、降低了血压、去除了肺病……而且对于繁荣城市文化,解决老年人问题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胜过一切良药,这是所有参加者的共识。经常参加扭秧歌的老人,其心肌发达,血管壁弹性增加,血管扩张,肌肉内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流量增加,代谢过程所需要的营养、氧气和产生的废物都可以通过加快的血液循环来输送,从而使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使呼吸深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肺泡换气量显著提高,代谢过程所需要的氧气供给充足,加强了细胞的耗氧能力,促进了新陈代谢能力。老年秧歌队每天都有活动,每次活动20—40分钟,如果长年累月地坚持,何愁不会减轻病痛,保持人体各器官的“年轻”?
此外,老年人参加秧歌队,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本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原则,为带动全民健身运动作出了榜样,同时也解决了许多家庭、社会的老年人问题。因为,老年人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下降,精神上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老化现象,特别是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及社会集体,小辈又多长大成 人的老年人,往往会有孤独寂寞感且情绪不稳定。现在他们积极 投身于体育健身运动,参加自己喜爱的秧歌队,在愉快的锻炼中可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老化而放慢衰老的步伐。如果和老伴共同锻炼,相互间也能鼓舞,彼此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为老年生活增添光彩。另一方面,运动中加强了社会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 尊重和配合中,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在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过程中,将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起积极主动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
大秧歌实在是老年人理想的一项休闲健身运动!
二、老年人如何安全健身
退休后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延年益寿,科学养生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进入老年,体质已不如前,应激和耐受能力都有所下降,因而,老年人在健身时尤其需要注意安全。
不空腹健身很多老年人起床后不吃早饭即开始晨练,其实,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经过一夜的睡眠,腹中的食物早已被消化完,若此时消耗大量的体力,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大脑供氧不足。在这种情形下锻炼,老年人会感到头晕、心慌,如果原本患有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发意外。
健身后不睡“回笼觉”老年人晨练以后再睡觉,不但影响健身的效果,而且不利于保健。锻炼时肌肉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不易除去,积累在体内,会造成四肢酸软无力。人体出汗后立即睡觉,容易发生感冒。
健身后不能立即休息进行较大运动量的健身后,不能立即休息,而是要再做一些放松运动,让身体先有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停顿下来。可防止由于血管的弹性相对较差而发生的血液回流减少,避免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
健身时穿着适宜老年人在健身时,穿着要适宜,以免着凉感冒。老年人运动时的灵活性相对以前要差一些,因而,在健身时,衣着要合身,以免跌倒。注意不要穿塑料底或硬底的鞋子,鞋带松紧适宜,以免运动时摔倒。
健身不宜过量在锻炼时,自己的主观感觉其实是很重要的。若运动后精神饱满,食欲睡眠良好,兴致高,则说明运动量适宜。如果在锻炼中觉得疲乏倦怠,则说明运动过量,应当停止,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三、老年人如何科学运动健身
老年人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进行科学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体育锻炼。所谓运动处方,其完整概念可以概括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人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率,并应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由于年迈体衰多病,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根据美国研究结果,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说明低能量运动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轻度运动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以直接从中度运动开始,至于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
老年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由于生理心理文化素质各异,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根据瑞典Fraedin等研究70岁以上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方面,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方面,都有明显好处。
另外,运动锻炼还要讲究科学性,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不一定科学,比如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及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如在清晨健身,运动量应尽量小一些。另外,常说的一句中国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当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应慎重行事。从近代医学观点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对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钟,中度运动后有些人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坚持健身。一般停练几周以后这种效果就逐渐消失了,因此必须坚持锻炼,至于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
四、老年人健身五忌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人在健身运动中对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有所选择。老年运动专家建议,老年人在运动中应重视五方面的禁忌,以免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不仅心肺功能降低,而且运动器官和听觉、视觉、触觉、平衡器官等功能都会逐渐衰退,表现为反应缓慢、灵敏度低、协调性差。故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要做到“五忌“。
一忌憋气运动。老年人多有肺气肿,憋气用力时,会因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憋气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胸闷、心悸。憋气时因胸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爬绳等这些需憋气的运动项目,老年人不宜参加。
二忌争强好胜。老年人不论参加哪些项目,重在参与、健身,运动不能过于剧烈,不要一心想与别人争高低。否则不仅体力承受不了,还可能因易碰撞、摔倒、激动而发生意外。
三忌急于求成。老年人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时间的适应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反而会危害身体健康。
四忌晃摆旋转。老年人协调性差,平衡能力弱,腿力发软,步履缓慢,肢体移动迟钝。因此像溜冰、荡秋千及各种旋转动作应忌讳,否则易发生危险。
五忌过分激动。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参加体育运动会时,老年人要正确认识健身运动的目的和意义,正确对待胜负和成绩,正确处理好健康、友谊和比赛的关系。不能因一时的胜负而过分激动,否则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发作。
五、老年人健身易引发的问题
现在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不容乐观的是中国的老年人虽然长寿并不健康,由于疾病的缠身,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生活质量下降,给社会和家人带来了很多的影响。这种情况也引起了老年人自身的关注,他们渴望健康,健身便成了他们最大的需求。
对于健身的方式老年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个“动”字,认为动的越多身体也就越健康,而结果并不那么理想,有的甚至出现了意外,究其原因是偏离了科学的轨道,热情使他们走进了误区。医学专家提示,老年人健身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条件和爱好等个人特点,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以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剧烈运动是致命的杀手
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是,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根据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与不参加锻炼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充分说明低能量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循序渐进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法则,至于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差异来采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础,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显的益处。老年人应该有阶段性地做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果身体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正常即可开始锻炼。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相适应,而绝不应违背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此,老年人在锻炼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老年人要改变陈旧的健身观念,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寿活九十九”被当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饱饭后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负荷,对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钟,中度运动后有些人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必须关注的饮食与柔韧
老年人千万不可忽视柔韧性的锻炼,实际上中老年人柔韧性老化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自然老化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与锻炼有关。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视了柔韧性锻炼,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柔韧性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经常进行柔韧锻炼的老年人,不仅能保持较好的柔韧性,而且在活动中动作灵活,肩、膝、腰等关节的扭伤也很少发生。这说明经常进行柔韧性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处。美国医学专家布兰达曾做过一项测试,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为实验对象,他把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钟;另一组人在健身房进行同样时间的腿部力量训练;第三组人不做任何锻炼。经过18个月后,没有参加锻炼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动能力;而参加锻炼的人出现这样情况的却很少,他呼吁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视对柔韧性的锻炼,因为这是一种温柔的健身方法。同时,在锻炼的前后更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有度。
饮食宜清淡,由于老年人味觉减退,因此特别喜欢吃味浓油腻和油炸的食物,但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应该节制。以谷为主,果菜为辅,肉类益之,既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又可保持大便通畅,但是清淡不等于吃素。
饮食有节,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腹胀、泄泻等症状,甚至因发生急性胃扩张或诱发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龄老人,当他152岁时,因饮食过度而死,他的尸体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哈维氏所解剖,发现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现象还不明显,是暴食导致了老人的死亡。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脏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储备较少,对低血糖耐受力较差,容易感到饥饿和头晕。因此,在睡前、起床后或二餐间老年人可适当吃少许食物作为点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间不吃零食,特别是甜食,以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空腹锻炼是老年人的大忌,清晨血糖偏低、人体血液粘滞,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容易导致心脑疾患而猝死。
对老年人的建议
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不一定科学,老年人习惯于清晨健身,但是他们忽视了可能带来的预想不到的恶果。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度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发生。如果在清晨健身,运动量应小一些。武汉医学专家朱国英说,现在中老年保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中老年人锻炼应该量力而行,运动后最好自己数数心率,用运动后的心率加上年龄如果不超过170就可以了。
运动医学专家对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平常不运动的老年人应从低强度、低冲击的运动开始。二、老年人必须特别强调热身运动与缓和运动,肌力锻炼可依个人喜爱安排在有氧运动之前或之后,并间隔开来,例如每周一、三、五力量锻炼,二、四、六有氧运动。 三、每次运动前应先做静态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软度及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运动伤害的几率。
练功十八法对健康的作用
练功十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功效较好的锻炼方法,对防治颈、肩、腰、腿病以及某些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这套练功法主要是由头部和肩带的活动所组成。通过头部和上肢的活动,达到颈、肩、肘和手指关节的滑利,改善上述部分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改善肌肉及其它软组织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松解上述软组织的粘连及痊摩、改善和恢复劲、肩、臂和手指的活动功能。此外,通过这套练功,还能舒肝利气,助消化等,也有调节大脑的作用。
有没有人知道保健体育是什么?
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它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 大纲适用于本科一年级学生,结合中医专业特点选择教材,以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觉积极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传统保健体育的作用
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课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传统保健体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导引养生基础方法,武术基本功和长拳,太极拳的基础套路.配合选用现代体育运动的一些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注重能力培养,使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完美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生. 传统保健体育作为校院的传统体育项目,自80年开设课程以来,在85年,90年,92年,96年四次修订了大纲.本大纲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在第二学期增加了传统保健体育创新能力的考试,占总分值的20%,并提供能力考核菜单,也可由学生自行创造设计,根据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新颖性和难易程度进行评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体育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理论
基本功
基本动作
太极拳
三路长拳
八段锦
练功十八法
能力
专项
体锻
教学内容 一 1.理论:介绍传统保健体育发展概况,宣布本学期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等. 2.基本功:学习压腿(正压腿,侧压腿)仆步下压. 3.基本动作:太极拳基本步,站桩式,手型,步型. 4.专项素质:太极拳前进步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冲刺跑. 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学习正踢腿,侧踢腿. 3.简化太极拳:学习1—3动 4.专项:太极拳基本前进步练习. 5.素质练习:立定跳远,放松跑. 三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学习外摆,里合腿. 3.简化太极拳:学习4—5动. 4.专项素质:太极拳基本后退步练习. 5.素质练习:俯卧撑,腹肌. 四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太极拳侧步走练习. 2.基本动作:太极拳侧行步练习. 3.简化太极拳:学习6—8动. 4.专项:复习前进步,后退步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练习. 五 1.理论:观看录像简化太极拳. 2.基本动作:复习太极拳行进间步型. 3.简化太极拳:学习9—11动.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俯卧撑. 六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2—15动. 3.八段锦:学习1—4动. 4.素质练习:立卧撑,冲刺跑. 七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6—18动. 3.八段锦:学习5—8动. 4.素质练习:实心球. 八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19—22动. 3.素质测验:100M.立定跳远. 九 1.理论:体育基础理论辅导. 2.基本功:复习压腿. 3.基本动作:太极拳基本行进间步型练习. 4.八段锦:总复习. 十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 2.简化太极拳:学习23—24动. 3.素质测验:100M.立定跳远. 十一 1.体理考试. 2.机动. 十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简化太极拳:总复习. 3.八段锦:考试.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十三 1.基本功:压腿复习. 2.基本动作:踢腿复习. 3.简化太极拳:考试. 十四 1.理论:总结本学期上课情况. 2.机动. (第二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 1.理论:介绍本学期上课目的,任务,教学内容,考核,能力等. 2.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3.基本动作:学习拳法,掌法,基本步型. 4.专项素质:学习弹腿,蹬腿. 5.素质练习:冲刺跑. 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基本动作:学习大跃步前穿. 3.初级三路长拳:第一段 1—4动. 4.专项:复习上次课内容. 5.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三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基本动作:学习仆步穿掌. 3.初级三路长拳:第一段5—8动. 4.专项素质:步型组合练习. 5.素质练习:俯卧撑,冲刺跑. 四 1.理论:观看教学录像初级三路长拳. 2.基本功:压腿练习. 3.基本动作:学习飞腿击响. 4.初级三路长拳:第二段1—4动 五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二段5—8动. 3.练功十八法:学习1—6动. 4.素质练习:实心球. 六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三段1—4动. 3.练功十八法:学习7—12动. 4.素质练习:间歇跑. 七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学习二起腿. 2.初级三路长拳:第三段5—8动. 3.十八法:学习13—18动. 4.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八 1.基本动作:复习压腿,踢腿等. 2.初级三路长拳:第四段1—4动. 3.素质测试:100M.实心球. 九 1.理论:传统保健体育养生理论辅导,观看录像练功十八法. 2.基本功:复习压腿. 3.初级三路长拳:第四段5—8动. 4.素质练习:放松跑. 十 1.基本功:复习压腿,踢腿. 2.练功十八法:总复习. 3.素质测试: 100M.实心球. 十一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全套基本功练习. 3.初级三路长拳:总复习. 4.专项素质:二起腿组合练习. 5.素质练习:实心球. 十二 1.基本功:复习压腿. 2.基本动作:全套基本功练习. 3.练功十八法:考试. 4.能力:考试. 十三 1.初级三路长拳:考试. 2.能力:考试. 3.机动. 十四 1.理论:总结本学期上课情况. 2.机动. 五.主要教材内容 (一) 理论 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简史. 传统保健体育的特点,内容,分类,作用,健身,养生与中医的联系. 观看练功十八法,八段锦,武术基本功的录像. 武术与导引养生的特点及锻炼方法. 武术简易裁判法.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 了解传统保健体育概况,明确导引养生与武术的运动特点和锻炼方法,掌握武术比赛简易裁判法. 武术基本功 腿部练习:压腿,劈腿,踢腿. 肩部练习:压肩,单肩绕环,双肩绕环. 腰部练习:前俯腰,甩腰,涮腰,下腰. 手型,手法练习:拳,掌,勾,冲拳,推掌,亮掌. 步型,步法练习:弓,马,虚,仆,歇,击步,垫步. 教学要求 提高肩,腿,腰部柔韧性,掌握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基本动作 跳跃动作:大跃步前穿,二起腿 肩部,腿部动作:弹腿,蹬腿,仆步抡拍,仆步穿掌,飞腿击响 教学要求 掌握大跃步前穿,二起腿等动作技术,通过练习提高动作规格和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为练习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功法 八段锦 动作名称: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攒拳怒目增气力 6)双手攀足固肾腰 7)摇头摆尾去心火 8)背后七颠百病消 练功十八法 动作名称: 1)颈项争力 2)左右开弓 3)双手伸展 4)开阔胸怀 5)展翅飞翔 6)铁臂单举 7)双手托天 8)转腰推掌 9)叉腰旋转 10)展臂弯腰 11)弓步插掌 12)双手攀足 13)左右转膝 14)仆步转体 15)俯蹲伸腿 16)扶膝托掌 17)胸前抱膝 18)雄关漫步 武术 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 动作名称: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瞪腿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瞪腿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初级长拳第三路 动作名称: 预备动作 (1)虚步亮拳 (2)并步对拳 第一段 (1)弓步冲拳 (2)弹腿冲拳 (3)马步冲拳 (4)弓步冲拳 (5)弹腿冲拳 (6)大跃步前穿 (7)弓步击掌 (8)马步架掌 第二段 (1)虚步栽拳 (2)提膝穿掌 (3)仆步穿掌 (4)虚步挑掌 (5)马步击掌 (6)叉步双摆掌 (7)弓步击掌 (8)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歇步抡箍拳 (2)仆步亮掌 (3)弓步劈拳 (4)换跳步弓步冲拳 (5)马步冲拳 (6)弓步下冲拳 (7)叉步亮掌侧踹腿 (8)虚步挑拳 第四段 (1)弓步顶肘 (2)转身左拍脚 (3)右拍脚 (4)腾空飞脚 (5)歇步下冲拳 (6)仆步抡劈拳 (7)提膝挑掌 (8)提膝劈掌 (9)弓步冲拳 结束动作 (1)虚步亮掌 (2)并步对拳 (3)还原 教学要求 在武术动作规格和劲力上,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长拳,太极拳动作方向路线,准确的势式步型,演练时要求体现各套路的运动特点,具有武术风格.
传统保健的特点和功能 一、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特点 (一)既能养生,又能治病 (二)强调整体性,以内因为主 (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二、传统保健体育的功能 (一)培补元气 (二)平衡阴阳 (三)疏通经络 (四)调和气血 (五)调理脏腑 三、传统保健体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有利于强身健体,增进身心健康 (三)有利于涵养道德,有利于育人 (四)有利于自我锻炼,有利于终身体育
关于健康运动养生十八法2和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第八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老人做什么运动养生
- 下一篇: 增强脏腑功能的运动养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