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体育运动与营养饮食分析
体育运动对营养要求是怎样的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一、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紧张,内分泌机能提高,酶系统活跃,新陈代谢旺盛,单位时间内的能量 消耗数倍、十数倍于安静状态,体内的糖、脂肪被大量分解供能,蛋白质代谢更新加快,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参与分解代谢而加大了损夏丢失过程。这些变化,使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增多。
营养与体育关系密切,对锻炼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锻炼造成的能量消耗,要在运动结束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行到补充。如果缺乏合理营养保证,消耗得不到补充,机体处于一种"亏损"状态。久而久之,于机体健康不利,会使锻炼者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 下降,出现乏力疲劳甚至疾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锻炼效果或运动成绩是很困难的事情。
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是维持和促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条件。以科学合理的营养为物质基础,以体育锻炼为手段,用锻炼的消耗过程换取锻炼后的超量恢复过程,使机体积聚更多的能源物质,提高了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此时获得的健康,较之单纯以营养获取的健康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合理营养加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中,因各个项目代谢特点不同而对合理营养有着不同的需求特点。
(一)跑步的营养特点
短跑是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也经常设立的一个项目。它是以力量素质为基础的无氧代谢供能为特点,工作时间短,强度大,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在膳食中要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肌肉质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可达3.0克左右。另外,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磷和糖的含量,为脑组织提供营养,改善神经控制和增强神经传递,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还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矿特质如钙、镁、铁及维生素B1的含量,以改善骨肉收缩质量。
长跑是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罗高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工作能力。虽强度较小但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要求膳食中以较全面的营养成分,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贮备,在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成分中,突出铁、钙、磷、钠、维生素C、B1、和E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
(二)操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群众喜爱的健美操以及在一些群众体育活动中也开展的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技巧,动作复杂而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以及良好的灵巧与协调性,对神经系统的较高的要求。其营养特点是: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质应突出铁、钙、磷的含量及维生素B1、C、的含量。需引起注意的是,参加该类项目有时为比赛需控制体重,但不能过分控制饮食,避免造成营养不良,特别是不能影响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三)球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球类项目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食物中要含丰富的蛋白质、糖以及维生素B1、C、E、A。球的体积越小,食物中维生素A的量应更高些。足球活动时间较长且在室外活动,矿物质、水分丢失较多,应及时补充。
(四)冰雪项目的营养特点
由于长时间在冰雪上活动,加之周转环境温度较低,机体产热过程增强以维持体温。所以蛋白质和脂肪消耗较多,膳食中必须给予保斑点。同时增加糖类以提供能源,维生素B族为主并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保护眼睛,适应冰雪场地的白色环境。
(五)游泳项目营养特点
游泳项目在水中进行,使机体散热较多、较快,冬泳更是如此。游泳锻炼要求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素质,要求在膳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抟、糖和适量脂肪。老年人及在水温较低时出于抗寒冷需要,可再增多脂肪摄入。维生素以B1、C、E为主。矿物制裁增加碘的含量,以适应低温环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需要。
(六)棋牌类对营养的需求特点
棋牌类是以脑力活动为主的项目,脑细胞的能源特质完全依赖血糖提供。当血糖降低时,脑耗氧量下降,工作能力下降,随之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所以棋牌类项目对糖类有着特殊的需求,也可在下棋、打牌时随时补充。此外,膳食中增加蛋白质和维生质B1、C、E、A的供给,提高卵磷脂、钙磷铁的含量。膳食中应减少脂肪摄入,以降低机体耗氧,保证脑组织的氧供应
运动员对营养与膳食有什么要求?
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强烈的体力活动,还要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良好的耐力。因此,运动员在锻炼期间或进行竞赛过程中,对营养与膳食有其特殊的要求。
1.饮食中应供给足够的热能。多数运动项目需热能与重体力劳动相近,每日需热能3644~4244焦。
2.饮食中应含有运动员所需要的质优量足的各种营养素。
3.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硫胺素、抗坏血酸、维生素A等,还可增加磷的摄入。
4.供给的饮食要热量高体积小,以免胃肠负担过重。饮食要易于消化吸收。
5.饮食的合理调配和烹调加工,做到饭菜多样化,感官性状良好,色、香、味、形俱全。
6.加强计划用膳,制订营养食谱,合理分配每日营养供给。
如何科学的安排饮食与体育锻炼
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一个动作4组,每组10-20次,一组休息3分钟,
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傍晚
5点到
8点
,体力和耐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
,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而且对睡眠相当有利.
怎样制定一个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保健与饮食养生的方案
这个问题很复杂。自己制定的话应注意:
第一:运动量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可苛求自己的身体和占用工作学习的正常时间。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自己身体能够承受的锻炼时间。这才叫健康的运动。
第二:养生方法多种。不懂可咨询营养师或是中医医师。这两个职业都对养生饮食有很深的研究。也可购买一套电视台的养生栏目光盘,看下来你也是半个营养师了。也就有给自己制定养生饮食的能力了。呵呵(例如: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电视台的养生栏目全是请的名家做养生讲座和营养餐的搭配。对你应该很有帮助。
该如何通过正确的运动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的目的?
1.饮食调节。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和辩证饮食,提倡不同食材的辅食。食物要做到冷热温平衡。如果在饮食烹饪时稍微注意一下寒热平衡,保健效果会更理想。做冷食时,可以用温酒、醋、香料来调口味。比如吃螃蟹的时候加姜加醋。温热的生姜可以缓解螃蟹的感冒,呕吐,解毒,防止螃蟹中毒。
2.健康运动。健康运动的话,也可以去大部分小区都会配备的健身器材区。每天做十几个双杠,就可以锻炼了。也可以改善体态,挺直腰杆。不过要注意安全,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平时在家可以多做俯卧撑等运动,但是注意不要做仰卧起坐,对腰部有一定的伤害。如果想练腹部,可以考虑卷腹或者查看运动软件等相应教程,这里就不赘述了。
3.起居。随着夏天的逐渐临近,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短。人很容易熬夜晚睡,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有句话叫春困秋困夏困,晚上睡眠时间不足,白天经常午睡。这时候午休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白天适当的时候午睡,可以保证自己精力充沛,体力充沛。但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晚上的睡眠质量。夏天,人们更喜欢喝茶,但尽量不要在睡前喝茶,这样会影响睡眠质量。
4.定期改变你的运动。健身有很多种,可以在室外进行,也可以在室内进行。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还有一个人的节目。也有很多人配合项目等等。我们需要定期改变健身方法,让身体时刻保持清新。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改变自己的健身目标,重新安排健身时间、训练难度和训练频率。经常做有氧运动的朋友可以尝试做一些瑜伽。不要总是一个人去健身房锻炼。是的,你可以。你应该有几个好朋友,互相监督。这样会大大提高健身效率,你也可以玩得开心。你总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健身运动中。
求养生保健最佳运动和饮食方法
你可以试试MAF训练法,包含了运动、休息和饮食。
耐力项目的训练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到长跑等耐力训练,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名目繁杂的训练项目及计划,很多人也都问我在用哪一个训练计划,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讲什么具体的训练方法,而是想结合我的读书心得以及亲身体会,谈一谈Dr. Phil Maffeton的宏观理论。通过从一个更加系统、更加高屋建瓴的角度来解读耐力训练,我们能够获得更加适合自己、更加科学以及健康的生活及训练方式。
1.健康与健身
健康(health)与健身(fitnes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跑步或者进行体育锻炼,是在进行健身,但是健康并不一定是会随之而来的。不当的训练与比赛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以及伤病,而近年来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很多人通过跑步锻炼,虽然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所付出的代价是不断的伤病以及健康水平的下降。通过科学的训练,我们希望能够在健身的同时获取健康。
2.有氧机能与脂肪燃烧
有氧机能是耐力项目的基础。我们可以把肌肉纤维分为有氧和无氧两类,两种肌纤维并存于肌肉中,前者在有氧运动时被调动,而后者则负责无氧运动;前者主要利用脂肪作为能源,而后者主要利用糖分作为能源。糖分虽然是人体最直接的能源,但是人体内所能储存的糖分却只能够维持大概5分钟的无氧运动。相反,即便是很瘦的人,体内的脂肪储备也足够十几个小时有氧运动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的运动是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能减肥瘦身的原因。有氧和无氧运动往往是以不同比例同时进行的(比如80%有氧20%无氧,70%有氧30%无氧)。如果无氧运动的比例过高,会使得体内有限的糖分过快地被消耗。当糖分耗尽,人体将无法继续维持运动(即便有氧运动也需要少量的糖分参与)。为了持续更长时间的运动,我们需要提高运动过程中有氧(或燃烧脂肪)的比例;为了提高有氧运动的成绩,我们需要提高的则是燃烧脂肪的效率。因此,耐力项目的训练,主要是有氧能力,或者利用脂肪的能力的训练。
心率是用来恒量有氧运动比例的最直接的指标,这在很多键身房中的跑步机上都有标示,比如80%以上的心率代表的是无氧,而60%-80%代表的是有氧。简单来说,运动的时候心率越高,越接近最大心率,无氧运动的比例越高,反之有氧运动的比例升高。因此,心率是指导我们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这将在下文中详述。同时,过长时间的过高心率的运动,对健康是有损伤的,这在比赛和训练中是需要避免的,这通过长期的有氧训练可以达到。
3.大脑与激素
耐力运动显然不仅仅是只有肌肉以及心肺循环系统参与的活动,而是一个全身各个系统协同合作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其它的人体活动相同,大脑在运动的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核心的角色。大脑通过神经系统直接控制着肌肉的运动。平衡而自然的动作,对于伤病的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质上这是由大脑来决定的。长期正确的训练,会使大脑强化记忆住正确的运动模式,从而提高成绩,预防伤病。
同时通过神经的反馈,大*河蟹*制内分泌系统分泌着各种激素。肾上腺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是两个与有氧运动最直接相关的激素。皮质醇能起到兴奋的作用,能够升高血糖,加快心跳,并且促进脂肪燃烧。相反,胰岛素起到的是分解血糖和镇定的作用。在有氧运动中,我们需要适量的皮质醇,而胰岛素的分泌需要得要抑制。
4.饮食
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充满了各种精细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面、糖。在人类数万年的进化史,甚至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这些精细碳水化合物其实向来不是构成我们饮食的主体。仅仅是在近一两百年农业以及工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饮食结构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过多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论是对于健康,还是有氧运动来说,都是有反作用的。
我们通常认为碳水化合物能为我们提供能量,能起到兴奋的作用。的确,在摄入精细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后,短期内人体内血糖会迅速升高。但是这一现像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液中的糖分很快地得到分解,神经系统得到镇定。这也是为什么(高碳水的)饭后人们经常会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感到疲劳、犯困。因此,精细碳水化合物类的饮食,会抑制有氧运动和脂肪燃烧,并且产人一系列负面的身体反应。事实上,很多人只要吃少量的精细碳水类食物,就会有不良的症状出现,这一现像被称为“碳水不耐受”。
精细碳水类食物的过量摄入,除了会影响脂肪燃烧以外,还会使人体出现上瘾症状。有研究表明,大脑对碳水化合物是会有和各类毒品类似的上瘾反应的。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精细碳水类食物越吃越疲劳,越疲劳越想吃。
为了避免上述的害处,日常的饮食中要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比重,而增加有氧运动更加需要的脂肪、蛋白质以及各类维生素的摄入。平时的正餐可以多吃肉类、蔬菜,而各类坚果、还有煮鸡蛋则是非常健康有益的零食。
事实上,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即便不吃精细碳水我们也能从其它食物中摄入足够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当碳水化合物是与大量的其它营养成分一起摄入的时候(比如粗粮),在消化的过程中体内血糖不会迅速升高,因而胰岛素水平也不会过高。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简写为GI)是恒量食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精细碳水类的食物都有着很高的GI,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而低GI的食物应该是构成我们膳食的主体。在网络上很容易查到食物的GI,在制定健康食谱的时候各位不妨先查一查GI。为了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少食多餐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反之在正餐中大量补充精细碳水,则是有害无益的。
总而言之,高脂肪高蛋白,富含各类维生素,而不含精细碳水的饮食,不论对于有氧运动,还是身体健康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5.过训练
激素水平同时与过训练息息相关。过度的训练,特别是过多的无氧训练会造成过训练。强度过高的训练容易造成伤病并不难理解,但更关键的问题是过训练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简单而言,过度无氧训练以及过训练造成的压力会使得肾上腺过度兴奋,而皮质醇分泌紊乱。初期的过训练阶段中皮质醇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会给人一种兴奋,“状态好”的假象。而高皮质醇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并影响到骨质的代谢,因而使人更易于受到伤病的侵袭。同时,由于皮质醇升高了血糖,胰岛素的分泌将会随之被刺激。高胰岛素会使人更易于疲劳,并且使人产生碳水不耐受的症状而陷入碳水上瘾的恶性循环。长期的肾上腺过于活跃之后,皮质醇的分泌最终将会降低,从而使过训练进入一个更加难以逆转的阶段。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状态下降”,但是实际上这是中后期过训练激素紊乱的表现。
过训练造成的激素紊乱,会使造成竞技水平的下降,伤病的增加,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以及抑郁。显然,这时候我们又进入了“健身但不健康”的情况,这种情况必须被避免。为了防止并且矫正过训练,减少或者完全去除无氧训练,同时辅以正确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6.装备与伤病
前文提到过,大脑是运动的核心。除了控制激素的分泌以外,大脑还直接控制着肌肉带动骨骼运动。除了激素水平的错乱以外,不当的肌肉运动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肌肉的薄弱(weakness)是造成绝大多数伤病的根本原因。肌肉的不平衡会造成某些肌肉的薄弱。比如说跑步的时候因为鞋子或者装备的问题左右动作不平衡,一侧的肌肉过度紧张,另一侧的肌肉则会薄弱,那么薄弱那一侧的肌肉对于骨骼和关节的保护则会降低。正确而平衡的动作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来使得大脑和神经强化与记忆(相反强度过大的无氧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运动不平衡),另一方面则需要有合适的装备。
除了尺寸合适的鞋子以外,与我们通常的看法相反,带有过度保护与缓冲的鞋子也会通过引发肌肉薄弱而造成伤病。肌肉是人体各关节与骨骼自然的缓冲,任何外在的缓冲都不如人体自身的缓冲来得有效。为什么鞋子“额外”的缓冲反而会诱发伤病呢?这是通过神经反馈来完成的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鞋子过度的缓冲,会使肌肉接受的外界冲击减少,而通过神经的反馈,大脑会随之降低肌肉收缩的强度以适应这一“降低”的冲击。长此以往,肌肉将会薄弱。显然当人体自身的缓冲机制被削弱,外界的缓冲再强,受伤的概率也会增加。另一方面,穿底过厚的鞋子的时候实际上脚底的实际受力面积会减小(通过对比光脚时的脚印与鞋垫里的脚印或者磨损部分就能看出来),这样足底受力部分的压强会更大,在肌肉薄弱的前提下,人会更容易受伤。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很多独立的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赤足或者穿比较平,缓冲比较少的鞋子是最有利于预防伤病的。对于我们日常买鞋来说,轻量级的鞋是更值得购买的。另一个相关的参数是鞋跟到鞋尖的高度差(heal-to-toe drop)。目前很多鞋子为了增加缓冲都把鞋跟垫得很高,除了过度缓冲以外,这实际上会造成动作的不平衡与足底受力面积过小(这一情况的极端就是女性穿的高跟鞋),因此过大的前后高度差会增大受伤的概率。轻量级的鞋以及比赛鞋通常前后高差都很小(小于8mm,这种鞋也被称作flats),虽然看起来“缓冲”小,但是实际上是会预防伤病的。通过穿更加自然的轻量级跑鞋,正确的神经反馈会使大脑和肌肉训练出正确的动作,并且增加肌肉的强度,因而伤病反而会得到减轻与预防。
当然赤脚跑或者穿五趾鞋理论上是最健康的,但是因为长期穿鞋,大多数人需要花时间循序渐近地适应赤脚。加上五趾鞋价格偏高,物美价廉的轻量级平底跑鞋是我所推荐的装备。很多伤病,实际上并不需要穿价格很高的高级跑鞋,就可以得到矫正与预防。
7.正确的训练哲学
最后还是言归正传,让我们说说训练吧,事实上与以上几点相比,具体的训练方式并不是那么的重要。Phil Maffeton的理论主要强调的还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与健康并存。在整个理论中直接关联训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所谓的“180公式”。
前文提到过心率反映了运动是处于有氧还是无氧区间。常见的算法是用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确定这一区间,而最大心率的经验公式是“220-年龄”。而这一“220公式”是非常不准确的,实验证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的最大心率是符合220公式的。为了确定有氧训练的心率,我们实际上并不需要知道最大的心率。Phil Maffeton通过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更加具有推广性的“180公式”用以确定最大的有氧运动心率,这一心率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进行耐力项目的训练。这一心率的具体计算方法是:
(1)180-年龄;
(2)如果你有疾病,或者正在疾病的恢复期,再减10;
(3)如果你有伤而使成绩下降,或者每年有两次以上的感冒,或者没有持续的训练,再减5;
(4)如果你持续训练了2年以上,没有主要的伤病,并且成绩在一直提高,加上5。
这样算出的心率被称为最大有氧心率(max arobic function heart rate,简称MAF心率),这一心率是训练的重要指导。MAF心率是有氧机能得到最大发挥与锻炼的心率,如果心率超过了MAF心率,则有氧机能比重下降,而无氧机能的比重上升而占了上风。因此MAF心率应该是我们日常有氧训练的心率上限,在MAF心率上的速度代表了有氧运动的能力。如果长期超过MAF心率进行训练,则有着过训练的危险。每天1个小时的不高于MAF心率的有氧运动,对提高有氧机能是非常有效的,这可以通过每隔一段时间的MAF测试来检验。
MAF测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MAF心率上跑一段距离(一般是8km),并且记录下(分段)时间。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MAF测试,很容易看出有氧能力的进步。比如我从9月到11月间进行了三次MAF测试,每次都在155的MAF心率下在田径场上跑8km,结果如下:
mile1 mile2 mile3 mile4
mile5
9月13日 7:02 7:18 7:23 7:32 7:34
10月11日 6:49 7:05 7:00 7:06
7:10
11月21日 6:28 6:41 6:48 6:52 6:57
这与我成绩的提高显然是相关的。
即便对于短距离的项目,比如5km,MAF测试的结果也与成绩是相关的。Phil给出了一个MAF测试的mile pace和5km比赛成绩的对照:
MAF mile 5km race time
10:00 23:18
9:00 21:45
8:30 20:58
8:00 20:12
7:30 18:38
7:00 17:05
6:30 16:19
6:00 15:32
5:45 14:45
5:30 13:59
5:15 13:28
5:00 13:12
为什么仅仅用有氧心率训练,不练无氧,在MAF
pace提高的同时也会促进短距离项目的速度呢?首先,很自然地,MAF心率的速度提高,在更高的心率下,水涨船高,速度也会提高。从原理上讲,有氧能力提高,燃烧脂肪的效率增高,这样整体的速度耐力是会提高的。毕竟,除了100米、400米这样的项目,我们进行的并不是100%的无氧运动,有氧机能总是占据很大的比重的。
当然,无氧机能也是可以偶尔进行锻炼的,但不宜每次训练都全力跑高心率,至多每周一两次即可,特别要防止过训练。实际上,平时甚至不做任何无氧训练,只靠每月一两次的比赛对于无氧机能的刺激已经是足够的了。
另外,Phil的哲学是“训练=锻炼+休息”。足够的休息,同时也是训练的一部分。如果工作与学习的压力过大,则需要酌量减少锻炼来保证足够的休息。过多的无氧训练、比赛,以及工作压力,都会导致休息恢复不足,而造成过训练。正确的训练哲学,不是“No pain, no gain”的短时间高刺激,而应该是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策略。
这就是耐力训练的宏观图景,我并不认可别人把这一方法叫做“有氧训练”或者“低心率训练”,显然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没有任何具体的训练计划。通过这一方式,我在几个月内,跑步成绩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同时感到更加健康,更有精神。希望你也能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训练方式,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 注:本文转自SMTH社区Runninglife版面Ryanflower跑友,其中有些观点看起来有些非主流(如饮食结构应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有些观点正在变主流(如赤足跑)。
关于养生体育运动与营养饮食分析和健康饮食与运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中医倡导的运动养生功法有六字诀
- 下一篇: 运动养生常识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