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圆运动养生与太极

2022-07-24 11:19:29运动养生46 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圆运动养生与太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太极拳运动好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太极拳的养生机理和练功要领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精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

圆运动养生与太极

太极拳的养生机理和练功要领是什么?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精气相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因而太极图呈浑为一体、阴阳合抱之象。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故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常;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这样看来,以“太极”哲学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了太极图形。拳形为“太极”,拳意亦在“太极”,以太极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激发人体自身的阴阳气血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状态,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含义所在。

(1)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气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恰如《累门.上古天真论》所说:“提挈大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但正在于此。

(2)练功要领

l)神静、意导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

2)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含胸,即胸略内含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能含胸则自能拔背,使气沉于丹田。

3)沉肩坠肘、体松

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故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松腰。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阶肘,腰脖要松,不宜僵直板滞。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4)全身协调、浑然一体

太极拳要求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方可上下相随,流畅自然。外动于形,内动于气,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合,则能达到意到、形到、气到的效果。

5)以腰为轴”

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宜始终保持中正直立,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则两腿有力,正直则重心稳固。

6)连绵自如

太极拳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绵不断,不得用僵硬之拙劲,宜用意不用力。动作连绵,则气流通畅:轻柔自然,则意气相合,百脉周流。

7)呼吸均匀。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调,呼吸深长均匀十分重要,呼吸深长则动作轻柔。一般说来,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则必无血脉偾胀之弊。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目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拳二十四式”。其各式名称为:(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太极与养生的理念心得

亿万年来, 自然界中, 日经月行, 星环辰绕, 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 石磨而状卵, 石滚水注, 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 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展了科学技术, 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 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 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 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 点即是无限小的圆, 螺旋则是圆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 乃是乾坤大道

太极有五行,五行和则圆,养生亦可圆也。

体亦分五行,五行相生则身亦圆矣,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脾属土,肾属水。心生喜,肝生怒,脾生忧,肺生悲,肾生恐,依五行循环相生相克,制化变化规律与脏腑循环,亦之圆也,养而生,养五行,无养怎得生,养可养其性、养其心、养其神、进而则养其身,性不合心不净则神不清,神不清则身不平。其根源为五行不通,无循环,而无圆也,谓之养之圆乃合乾坤大道。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特点及作用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特点:

1、柔和性

太极拳轻松柔和,不拘不僵,合乎生理自然。

柔和的活动有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自然,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进行锻炼,不会发生体育性意外。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所以柔和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

2、缓慢性

太极拳运动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这是太极拳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慢才便于掌握要领,慢而不停的动作,运动量才大,一套简化太极拳或健身小套路,可用4-6分钟,陈氏老架一路74式太极拳,可用15-25分钟,如功夫较深可练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3、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上肢),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练起来灵活自然衔接和顺,避免直来直去。动作圆活,不滞不僵,就要以腰为轴,太极拳论中强调腰的动作,谓之“主宰于腰”。所以圆活性在太极拳运动中非常重要。

4、连贯性

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起来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5、完整性

太极拳运动要求“一动无不动”,而动时又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四肢、躯干)相合,故每打一势都要有完整性,而从始至终更需要有完整一气的特点。

太极拳运动的作用:

1、太极拳能够有效改善老人身体机能。乳腺癌、心衰、骨关节炎或慢阻肺病患者练习太极拳后,体力、平衡能力及体姿均能得到较大提升。

2、练习太极拳后,肌肉力量更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骨关节患者来说,太极拳练习改善了该病导致的身体疼痛、肌肉僵硬,同时缩短了患者坐立时间。

3、在太极拳运动中,因为大脑神经都集中在动作中(意识引导动作),运动神经的兴奋性高并且压倒疾病的神经兴奋性。久而久之练习,机体内病神经的兴奋性被驱逐、被抑制,所以疾病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 太极拳运动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练太极身体更强壮,治病又健身

圆运动养生与太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太极拳运动好处、圆运动养生与太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