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养生与中医学
运动养生的原则是什么?有哪些优点
运动养生的特点
讲究循序渐进的锻炼,养生式运动;讲究身心的统一锻炼(修炼),注重身、心的整体性调控;能逐步改善和增强内脏功能。运动养生是通过提高人体身心调控能力,平衡、协调统一人体内外环境,运用主动调节方法激发生物体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变不良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对生活、工作和个人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中医对人体的健康讲究平衡,守中。一般运动多为肢体的运动,而运动养生是运动和养生的结合,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修炼,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比如人与环境的调摄、饮食营养的调摄、脾胃消化的调摄、心脑血管循环的调摄、代谢排泄系统的调摄、内分泌的调摄、行为习惯的调摄等等,涉及到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
运动养生的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打开人体通道,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滋养五脏六腑,从整体修复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
运动养生要求人们更关注自身的变化,关心自身的平衡健康,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因而运动养生的过程可以主动和被动地让参与者了解学习更多的养生知识,只有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越多,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主导自身健康,所以说运动养生是大众健康、医疗保健的最好途径!
运动养生也是实施中医学倡导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疾病预防医学的最好途径,所以过去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中医也是养生家,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所以,运动养生的方式从古到今在人们的健康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中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所有的传统身法都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以及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动养生的基本要点为养精、练气、调神,以动形为其基本锻炼形式,并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此外,养生运动中,运动的虚、实、动、静皆以阴阳理论为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则受开阖升降的指导。可见,健身运动的每招每式,都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
(2)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统一运动养生强调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即意念、呼吸及躯体运动三者间的配合。意守指意念专注;调息指调节呼吸;动形指形体运动,统一是要达到形、神一致;意、气相随;形、气相感,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这样才能起到养生、健身的效用。
(3)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融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有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有太极拳、太极剑等。但是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上,都讲求意守、调息和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将诸家之长融为一体,是运动养生的又一大特点。
道教运动养生的特点
在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这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的,因而自古以来道教养生家们就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体育运动就已经出现并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庄子》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当时运用导引等方法来养形健身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道教运动养生观以形神兼养为理论基础。神为形之主,欲全其形,先在理神。包括生命机能和精神意识在内的神是人形体的产物,它一方面调控着生理活动的信息指令,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接受外来刺激,产生精神思维活动,指挥神经系统,保证人在社会与自然场中做出适当的反应。因而神在人体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养生首重养神。道教运动养生便是针对神气的主导地位和特性,通过清静内守,保养精神,维持健康无病的完好状态。
形为神之宅,养生也必须保形。形体是生命活动的宅宇,生命活动必依附于形体而存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也就是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组织器官,然后产生生理功能,最后产生精神意识,精神并非直接源于精气,而是产生于形体。基于形体不仅产生了生命机能和精神思维,而且形体还决定着精神的状态。人通过活动肢体,舒展筋骨,使气血流通,让形体得到调养,才可使神有所依,方能养生保寿。可见,形神可分不可离,形俱而神生。只有形神兼养,方可实现人体生命机能的整体优化,这是健康益寿的前提和基础。
神属阳,在生命活动中易动而耗散,因此养神应以静为贵;形属阴,易静而少动,所以需要养之以动。以动养形,以静养神,动静结合,可达形神兼养之目的。陶弘景亦论:能动能静,可以长生。道教运动养生提倡以养神为核心的形神兼养,养形之动决不是单纯的动,盲目的动。凡有效的形体之动,必少不了精神之静的制约。在运动当中,意识的专注、身心的放松、神情的自然宁静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招一式必符合规律之辙,体现沉静轻灵之意;而静在形体运动中也并非静如止水,而是暗寓着动,潜存着精神意识的合理运动,并引导着形体运动的外在变化。动中寓静,静以御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此乃道教养生运动的奥妙之所在。
动以养形,以引导行气为重点。导气可令和,引体可令柔,气和则体柔,长生乃可求。通过导引行气等运动锻炼形式,呼吸精气,流通营卫,舒筋健骨,滑利关节,可达强身祛病之功。导引之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包括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器械运动和仿生运动,主要表现为形体导引和意念导引两大类。形体导引强调外部肢体的活动,以动肢节、举手足、摇筋骨、按皮肉等形式,使经络气血得以畅通,属动工一类。意念导引注重以意导之,以心引之,以意领气,也称为经络导引,包括以任督二脉为主线的小周天导引法和全身经络遍导的大周天导引法,属静功一类。
动以养形的作用在于防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使百官气畅,闭之使三宫血凝,实为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动以养形以轻便易行、有益身心为原则,以不损不伤为前提,也不必拘于形式,可有选择性地进行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练习。道教养生家强调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可而止,应于自身相得为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极言》中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视、久听……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孙思邈说得更明白:「养生之道,无作博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这一适度活动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道家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养生健身价值。
学好中医养生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学好中医养生,学一家人都不要愁身体健康,除非那些意外的事件,否则我们的身体都是杠杠的 !现在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学习好中医养生之后,基本上可以戒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大自然的允许 ,这基本上能够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中医养生学的好处有哪些 ?
提前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提倡运动养生,饮食养生……假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吃饭按时,规律,饮食清淡,那么我们肠胃疾病一定会大大的减少 ,一些内脏器官也不会那么容易受到伤害 ,中医养生如果一直在您的大脑萦绕不去 ,那么您的身体疾病已经减少了一大半 。如果您经常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并经常出去运动的话,我相信您的新机,您的肝脏等等都会非常的健康 ,个人看起来青春活力,皮肤红润,头发有光泽 ……那是因为中医养生知识已经进入您的生活,成为零知识的一部分,成为您习惯里的一部分 ,你已经做到了预防疾病发生的根源。
心宽体胖的处世态度
现代生活,人们的家就真是非常的强,各种各样的人互相比攀。想要活得更漂亮的人生,似乎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太久,活在繁杂的世俗中,而忘却了一个人来到世界是为了什么 !当中医养生知识进入你的生活,成为你生活里的一部分之后,你会发现你处事的态度就没有那么的不自我,如果你学会中医养生,那么你会认为其实我们只有身体健康,学会知足就会感到很幸福 !对他人的诽谤和侮辱,我们也许会非常的难受,但也不至于对别人大吵大闹,因为这都没什么意思 ,原谅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与他人争吵动肝动怒对自己是更大的伤害 ,学会中医养生,那么您会是一个心宽体胖的人 !
其实是各个方面的综合 ,教你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教你学会调整自己的身体且各方面去教会你为人处世 !
从中医角度来看,运动养生有哪些好处?
有氧运动有哪些好处?有氧运动的好处有很多,坚持有氧代谢运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许多人都知道有氧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但却不清楚有氧运动的好处具体有哪些?
1.使你的血液变得很“富有”,可增加血液中红血球、白血球和血红蛋白,使身体的营养水平、代谢能力得到提高。
2.使你的血管富有韧性,并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网增多,使肌肉变得丰满而结实。
3.增加肺活量,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它提高呼吸深度,增加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从而保证在激烈运动时,满足气体交换的需要,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实践发现,增加肺部的生命力可以长寿。
4.使心肌强壮,心腔容量增大,血管弹性增强,进而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血管舒张力,使心搏有力,每一次的心脏跳动收进更多血液以增加心脏输送给全身的血液量。
5.有效地改善心率。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健身操锻炼,可使心率适度降低,这样心脏就会得到更多的休息。由于心脏的工作能力和储备能力提高,人就能承受更大的负担。
多做运动对于人体的心脏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长时间坚持运动能够保持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因此能够大大提升氧量像身体各器官输送的速度。还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冠状动脉有足够的血液供给心肌。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的产生,注意运动养生,可谓是好处多多。
中医保健与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保健与养生方法从大的范围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即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以及心理养生
饮食养生方面: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运动养生方面: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心理养生方面:心理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具体可以可参考文献:
从中医养生角度分析是早上跑步锻炼好还是晚上好?
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
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
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
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减少,汗孔也开始闭合。
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现代医学研究说上午进行锻炼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说此时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我认为我们大可不必听这种言论。就按照我们《易经》“阴阳消长”的理论,上午进行锻炼,多动,养阳气。西医会告诉我们上午剧烈运动会造成心脑血管病,其实按照中医来讲,心脑血管病是中午才容易发作。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医养生不合理,不科学,启示恰恰相反,她的内涵很科学很宝贵。她是和大自然的规律相结合的,通过大自然的阴阳来调整我们身体的阴阳。
另外,还有四种邪气伤阳:
一寒:阳气应该如门闩在门臼中运转一样。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易使神气外越;
二署: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
三湿: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
四风:可致浮肿。
运动养生与中医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医运动养生与健康管理、运动养生与中医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