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运动四戒

2022-10-14 11:02:58运动养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运动养生的运动四戒,以及运动养生保健的原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很多朋友在空闲时间选择了运动,他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种既经济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养生方法,正确的运动方法让养生事...

运动养生的运动四戒

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很多朋友在空闲时间选择了运动,他们知道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种既经济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养生方法,正确的运动方法让养生事半功倍,可在运动养生过程中要坚持五大原则。

第一条协调统一,形神兼炼

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第二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样式就是通过运动锻炼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但是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度。运动量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会损害肌体。所有在运动的时候要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第三条顺应时日,莫误良机

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 “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 “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第四条有张有弛,劳逸适度

运动养生,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长时间运动,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精神疲惫,甚至影响养生健身。

第五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锻炼身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注意经常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进行适当的运动,才能收到养生健身的功效。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戒烟少酒多运动,早睡早起精神好。一日三不可少,心态平衡也重要。以上本文讲解的五大运动大家一定要了解哦。

运动有哪些禁忌?

有句话说的好“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人的体型,还会增加心肺功能、消除精神的紧张和压力等,对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当然好处是建立在正确的运动上面的,倘若继续错误的方式运动,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负担,下面就聊一下运动时需要注意的禁忌。

1.运动前忽视热身: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热身是简单轻松的动作,逐渐的使身体适应、接受更强的锻炼。热身可以达到身体预热的效果,提高身体机能的整体水平、提高身体温度、增加关节处的润滑等。

2.运动缺乏持续性:一般一天运动在30分钟左右较为适宜,一项运动没有超过20分钟,那就无法达到运动的目的。但运动也不要过量,长时间做高强度的运动会对心、脑、肺等造成影响,供血和供氧量减少,出现不适。

3.运动后忌马上饮水:运动后口渴的感觉会很强烈,很多人会马上喝水抑制口渴,却不知道这样做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也会增加身体的排汗量,损失身体内的盐分,导致电解质紊乱,也会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所以运动后稍微休息一下再饮水为好。

4.饭后忌运动:血液提供氧才能支持我们运动,饭后运动,血液会流向肌肉和骨骼,这样就会造成肠胃的消化受阻,而运动器官也会因供血不足功能下降,导致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现象。

5.运动后忌蹲坐休息:大多数人在刚运动后感觉很累,习惯性的蹲坐休息,但这样会阻碍下肢的血液循环,加深疲劳,严重还会出现休克的现象。正确方式应该是继续保持慢走,做简单的深呼吸,使肢体舒展,加快体能的恢复。

在养生黄金期45-55岁,应该坚持哪“三勤"哪"四戒"?

45岁后,是身体养生的黄金期。此时,做好身体的保护工作,对于晚年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为长寿打好基础!

45岁后,尽量做到“三勤”

1、勤晒太阳

经常晒太阳,好处多多,不仅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皮肤病,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预防骨质疏松。

所以,45岁后,要勤晒太阳,促吸收,助力身体健康!

晒太阳首先要选好地点,因为玻璃会隔离大多数紫外线,所以,在室内晒太阳效果并不好。

最好到室外,选择环境较好、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地方,边运动边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吸收日光。

头为诸阳之首,是晒太阳的重点部位。如果天气较好,最好脱下帽子让阳光直晒头顶15~20分钟。

2、勤泡脚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除湿去暑;秋天泡脚,肺腑润育;冬天泡脚,藏精温肾。”

中医认为,足部是人体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过足浴的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

所以,45岁后,勤泡脚,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睡前泡脚以38~45℃,浸泡约20分钟即可。

3、勤微笑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大笑,还可使血管系统强健的加速运动,使肺活量增加,利于开发右脑;对女性乳腺疾病还有预防作用。

所以,45岁后,经常笑一笑,对于心理和生理,都有不错的好处的哦!

45岁后,尽量做到“四懒”

1、心里“偷懒”

生活中有很多急性子,不管做什么都心急火燎,急着完成工作,排队买菜也风风火火的。

做任何事着急的人易动肝火。长期如此,会损害身体健康,还会诱发急性致命的心脑血管疾病。

懂得心里偷懒,就要懒得心急,学会控制好情绪,做事别着急。

2、吃饭“偷懒”

吃饭的时候,也要“偷懒”,一方面,要细嚼慢咽。另一方面,不要把食物做的太“精细”!

狼吞虎咽的吃饭,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增加肠胃负担。

吃饭时,偷个懒,细嚼慢咽,最好一顿饭在15-20分钟左右吃完,利于食物消化、营养吸收。

并且,要“懒得”把食物做精细,精制食物膳食纤维少、油多,容易吃撑,还没有营养;若精粮中加入粗粮一起吃,保护肠胃和血管。

3、锻炼“偷懒”

年龄越大,睡眠越少,很多人一清早就起来去锻炼身体。但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还是“偷个懒”,早上别着急出门锻炼。

因为清晨血液比较黏稠,血压偏高,锻炼易导致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心梗等疾病。清晨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温度比较适宜,且天气不错的情况运动。

4、“懒”得生气

生气是自己惩罚自己,气出病来无人替。

若有人来讽刺你、挖苦你、嘲笑你、歧视你,不要往心里去,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60%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性格开朗少发愁,是公认的长寿之道。

所以,45岁后,尽量少生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一份好心情!

45岁后,尽量做到“五不贪”

1、不贪肉

膳食中如果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2、不贪咸

摄入的盐分太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衰弱。

3、不贪甜

过多吃甜食,会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

4、不贪快

吃饭一定不要贪快,要让食物得到充分的咀嚼,否则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还要当心鱼刺或骨头卡喉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5、不贪饱

饮食宜七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不仅会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而且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猝死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运动养生方法有哪些

运动养生方法:

1、护发: 头发是人体健康与否的标志,头发是否乌黑、润泽、柔韧、茂密,与血、肾、脑有密切关系。因此,除生活上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情绪上保持开朗豁达、从容乐观;饮食上注意营养以外,还应经常梳梳发,按摩几下头皮。隋朝的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千过梳头,头不白”。明代《摄生要录》也讲:“发多栉,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栉就是梳头发,多梳发能清头明目,疏通血脉。具体方法是,每日早中晚,以十指代替梳子,自额骨两眉内梢处抓起,经发际、前顶、头顶到后脑发际处,由前往后反覆数十次至百余次,若能坚持数年之久,能使白发变黑,稀发变密。

2、叩齿: 自古以来,中医就非常注意保护牙齿。“齿者肾之标,少长别乎此,盛衰见乎此也”。说明牙齿与人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强弱关系密切。固齿首先要护齿。唐代《千金要方》讲:“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口齿不败口香”。主张饭后要漱口。元代《饮膳正要》说:“清旦用盐刷牙,无齿疾”。则比漱口又进了一步。但这些均是口腔卫生护齿法,比护齿更要紧的还在于保健叩齿固齿。晋代的葛洪讲:“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隋代巢元方也说:“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其方法是,清晨或睡前,口唇轻闭,然后上下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齿。至于叩的次数多少为善,当因人而立,大可不必拘泥古人之说。常叩齿可使牙齿坚固,促进消化,预防牙病。

3、健脑: 中医认为:“脑为神之本”,“脑为元神之府”。“神”,中医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因此健脑养生目的在于保持“神明”(思维)的健康。但是,脑与肾的关系密切,脑的思维活动敏捷与否,依赖于肾精的充养。中医有“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之说,就说明能善养肾精者,才能健脑全神,推迟人脑的衰老。显然,这里又强调了节欲保精的重要性。其次,用脑要适宜。汉代的司马迁曾说:“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若善于用脑,则可提高智能,使思路敏捷,至老也神清智聪;过于用脑,情志刺激过度,则精神思维紊乱,促人早衰。再有,食补与药补也是中医所强调的健脑措施之一。一般多用鱼肉禽蛋以养血补髓;用核桃、黑芝麻、桂圆肉、大枣等以益智宁神;用肾气丸等补肾固精。后人曾据古今中医文献,编制一套简便易行的脑保健操,分吐纳、梳发、揉太阳穴、拿肩、摩面(脸)等教节,因限于篇幅而不细述。

4、摩腿洗足: 步履稳重、行走从容不迫与否,是衡量老人健康与衰老的表现。欲话说:“人老腿先老”。因此,古人比较注重腿脚的活动和护养。腿脚活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早晚饭后散散步,能起到活血通络,活动关节,助脾消化,强健腿足的作用。其次是腿脚按摩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干洗腿”。即以两手抱紧一侧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脚踝,然后回摩到大腿根。此法可增强步行能力,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及腿部肌肉萎缩。

2扭膝。两脚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掌置膝盖上,膝部作前左后右圆圈运动20~30次,可防治膝关节疼痛,恢复下肢疲劳。

3扳足。坐床上两腿伸直,低头并身体前倾,以两手扳足趾30次,能练腰腿,强脚力。

4搓脚心。指搓脚心涌泉穴,有滋肾益阴,镇静安神的作用。先将两手掌搓热,然后搓两脚心各100次,以脚心感到温热为佳。另外,每晚入睡前用35℃水泡沫脚20分钟。

什么是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概念,是“运动”和“养生”两词的有机组合。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

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本能,从距今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开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至将来,运动始终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生存与发展本能之一。

中文名

养生运动

运动起源

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

意义

健身

种类

抗高血压运动抗衰老运动

快速

导航

养生运动种类

现代社会如何养生

养生心情

养生运动意义

运动养生,运动是形式,养生是目的。形式灵活多样,且可以自创,只要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即可。

养生运动种类

运动养生的运动四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运动养生保健的原则、运动养生的运动四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