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家功运动养生站桩
什么事站桩?如何站桩?(请说详细点)
意思站桩的意思是,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站桩起源于古老的宗教仪式,是由古代摄生术蝉眠法中演变而来。
形式
站桩的变异形式有,如:扎马(是在我国南方武术中的称呼),三体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称呼)等。站桩的流派很多,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其形式分为躺桩、坐桩和站桩。
站桩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项训练,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搏击术的一大特色,综观西方搏击术,其基本
上都是着重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体的训练,训练方式不外乎负重练习以求得体格的强化,以供搏击所用,即所谓“外强”;而中国武术则更着重于“内调”,即内部机理的调整和用力习惯的养成,讲究以固有体态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西方拳手大都体形彪悍,爆发力强,而中国的内家好手往往体格瘦弱,但一击之下,攻击力却极强,这就是中外两种体系搏击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差异所形成的,而站桩就是在这种训练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训练模式。 大部分拳学体系,都把站桩作为一项基础性训练,就如大成拳,70%的时间都放在站桩上,在站桩的基础上再进行试力、走步、发力,有些则把站桩作为一项深化性训练,是先学会动,即各种轨迹编辑本段作用
第一是造就不空状态
所谓不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具备不定向支持力,具体表现为打不坏、拆不散的高稳定间架结构。
第二是造就机体内在贯通状态
使力量传导畅通无阻,以形成轨迹复合运动所造就的“势”的极大限度的发挥。
第三,培养精神气势
通过站桩,养成一种如虎扑食、高度戒备、如临大敌、一触即发的精神气势。
编辑本段客观认识误区
一些宣传的误导,过分夸大了站桩的功用,使不少习武者将桩功奉为神明,功夫不到家,肯定是桩没站好,站桩站得好了,到时必能固身崩弹,信手放人,这是一个误区。
站桩
站桩是武术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更不能代替其它训练,它只是解决了搏击所需的一部分要求。就是大成拳这样对桩功十分重视的拳种,也还要经过走步、推手、发力等专项训练才能用于实战。如果只是一味地站桩,不进行专门的发力练习,不进行实战的磨练,就想在打斗中克敌制胜,是自欺欺人。
编辑本段程序三线就位
人体结构上肢连通为一条线,下肢连通为一条线,脊椎连通为一条线,三条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千差百异
的人体大形。三线就位就是基本功架的练习,具体要领为:两脚前后成纵步,左右间隔一条线,前后约一脚半至两脚的距离,以双脚能随时较为自如地提起为宜,前脚尖指向正前方,踝、膝、胯这三弯约为120度,前脚跟微抬起,后脚全脚掌落地,脚尖外撇约60度左右,后腿半蹲膝弯约120度,身体自然正直,不偏不斜,重心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双手提起,抱于身前,手心相对,指尖斜口指向前方。手的高度大约在肩与眉这段空间内,自行调整。双手之间距离与肩大致相同。两肘低于手,斜口指向下方,前臂肘弯约在120度左右,后臂肘弯约在100度左右(图1、2)。按以上标准站好,练习即可。
从未接触过站桩的人初次练习,不到5分钟就会觉得双臂尤其是两肩酸胀,难以继续,再往下站就会觉得两腿颤抖,身上冒汗,间架不稳,此时应尽可能克服这些问题,尽量保证间架不走形。练习时间可以渐渐增加,初次站5分钟,下次争取10—15分钟,随着练功进展递增。三线就位练到什么程度为达标?如果能站上20分钟,间架不走形,呼吸自然,双臂轻灵自如,手掌发热,肌肉能较好地放松,即可认为达标,此时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三线就位同时也是一种医学桩功,如果能轻松站上20—30分钟,会觉得全身凝然如一,气血流畅,神清气爽,可以当作一种养生功法来练习,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三线对争
三线对争是三线就位的强化,如果说三线就位摆好了三张弓,那么三线对争就是给弓拉紧弦。三线对争是桩功的核心所在,具备三线对争状态,也就形成了整体不空的状态,武术界一些流行说法如“六面争力”、“浑圆力”、“抟气状态”,也即大抵类似于此,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越是贴近本质的东西,也往往是非常近似的,虽然在理论和语言的表达上不同。
三线贯通
三线贯通就是在三线对争的基础上导入轨迹运动,也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运动的拳学模式,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使形值在运动状态下更加稳定;轨迹复合更加合理;层次传导更加准确;使人体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建立拳学运动所需要的用力习惯。这在其它一些拳种又称作试力、横劲,这是拳学运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
三线贯通功法总的要求是: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进行各种轨迹运动。
三线贯通主要有三种模式:1、推拉式——前后贯通。2、提按式——上下贯通。3、拧缠式——交叉贯通。下面以推拉式为例对具体练习方法进行阐述。
按照三线对争的桩架站好,然后开始练习。前面的三线对争是由下盘开始逐步往上递增修证的,三线贯通的练习,可以从手上开始进行体验。在桩架的基础上,双手慢慢向前推出,感觉象是掐住一个很重的东西推出去,然后再缓缓地拉回来,注意幅度不要太大,运动距离大约在10厘米左右,肘关节角度的变化大约在100—130度之间变化,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双臂环抱的圆撑之力不可丢,推出时形同一个纵向的椭圆,直力加强,横力减弱;拉回时,形同一个横向的椭圆,横力增大,直力变弱,两种力均不可失。这一个动作,从外观上看,似是直线推拉运动,但事实上是一个前立云的手法轨迹,这一点,习练者应自己体认到,推出时是前立云的上半部分,拉回时是下半部分。
这一步做熟练后,即可加上身体运动,身体与手的运动是个对争的关系,手前推时,身体后挣,往后往上走;手拉回时,身向前向下走,可以看出身法是个前立摇的轨迹。此时要重点体认身上的感觉,手前推时,感觉推的东西很重很吃力,身体在推的反作用力下必然往后走,同样,回拉时,身体又被拉得往前走,在这种状态下往复运动,此即桩功中所说的“手将身子耍起”之意。
下一步就要加上腿的运动,腿主要是曲伸,与手法运动相呼应,手推时腿伸张,重心微后移,身架拔高;手拉时腿弯曲,重心微前置,身架降低,整个大形如波浪起伏。
到这一步功架即已完整,整体动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涨”、“缩”,即对争桩的功架大形的涨缩,任何时候对争桩的不空状态不可丢。
练三线贯通时,眼光不可散乱,气势要足,目光似乎看穿到天际极远的地方,即做出“虎视”的要求。功架掌握后,精神意识要放长、放远,手上虽然微微一动,但意识上要感觉似乎推到极远处,同样微微一拉,要感觉到似乎拉得极近,这是对神经系统一个极好的锻炼。
三线贯通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随着练习进展的不同会有不同层次的体会,一般而言,如果能做到轨迹复合圆润,整体浑然一体而动,“手上一动,身上也就有了”,是逐渐入门了。
为什么中国传统武术和内家拳普遍重视站桩?
传统武术的桩功现在大师有多少人懂得,站桩对于实战有辅助功能,就是神经反应速度,真正的站桩就是一个人在野外或坟地练习,一个人在阴森森的地方站桩神经是绷紧的,旁边有什么动静都听的清楚!
武术来源于战场,拳术脱胎于兵器,真正的武术只有基本技术和左右单式及功力耐力实战训练,套路只是武术里的一种训练方法而已,可有可无,骨骼的密度和强大的体力打击力来源于功力耐力训练,不是站站桩就能练出来的!
传统武术的功力耐力训练就是古代军队的训练方法,抖大枪(现在叫抖大杆),揉石球,踢打挡板,举石锁,打沙袋等等,这些训练方法配合基本技术和左右单式(杀式)没有言传身教很容易震动内脏和大脑受伤,日复一日训练才能练出传统武术中的效果,没有功力耐力实战训练不管战场还是擂台赛都是找死,看看猫和老虎就明白!
站桩的好处是什么?
站桩的好处是:不空状态、贯通状态、培养精气神。所谓不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具备不定向支持力,具体表现为打不坏、拆不散的高稳定间架结构。
贯通状态,使力量传导畅通无阻,以形成轨迹复合运动所造就的“势”的极大限度的发挥。培养精气神,通过站桩,养成一种如虎扑食、高度戒备、如临大敌、一触即发的精神气势。
扩展资料:
站对争桩时,可以让同伴从各个角度推压练习者的间架、前膝进行检验,如果间架很整很强韧并且极具弹性,一受力之下立即复位、弹回,一般就为正确。如果一受力就散了或是用力死顶着,就是错误的。
站桩最基础的时间要求,必须保证四十分钟,如果低于四十分钟是没有效果的。另外根据不同需求,时间也各有不同,养生为目的,站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如果以武术练功为目的,则需要站到两小时甚至更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站桩
中国国术里面的站桩具体的内容是哪些?
站桩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不同地武术有不同的桩功,1、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树素有“未入门先站三年桩”之说,所以,少林入门功夫,就是一个大马步桩。 2、南少林功夫;电视上曾放过一民间真正的南少林功夫传人(一位80多岁的老者),其所讲述的入手功夫为弓步桩, 3、武当功夫:讲究窄马步桩入门,一般人认为比少林之大马步难度更大一些,似乎练了出的功夫要高一些,其实不然,窄马桩更不易把握要领,如果把握不住要领,则你站一辈子也出不了功夫。 4、武当太和门功夫:以金钢铁板功为入门功夫,而金钢铁板功的核心是后面的四架,此四架正是马步桩和弓步桩。 5、太极拳功夫:据我们所知也是在马步桩上下功夫。 6、形意拳功夫:大家都知道三体式是其入门功夫,三体式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虚步桩,没有什么神秘的。 7、八卦掌功夫:八卦掌的练法与其他功夫略异,以走圈练功夫,但八卦掌也练桩功,而桩功却是虚步桩和弓步桩。 8、八极拳功夫:八极拳以八极小架为入手功夫,而八极小架正是桩功。 9、咏春拳功夫:以“羊脚步桩”为入门桩,而“羊脚步桩”却是窄马桩的变化练法,实质是马步桩。 10、我们武当派内家拳功夫:基础功夫为摆步拳和弓步拳,即摆步桩和弓步桩,而在入门之时,主张须同时打通全身经脉,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呼吸时把精气吸到全身经脉中去,从而保证功力快速持续的增长,这是一切桩功最核心之秘。关于这一点理论我相信其门派也应该是相同的。 11大成拳功夫:大成拳功夫以浑圆桩为入手功夫,但浑圆桩头重脚轻,而且过分重视意念的作用,与其他门派的桩功原理都不符,是更高明呢(这种可能性极小)?还是其自身并不科学,有待进一步认识,所以现在我们一般不主张练习浑圆桩。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武术说白了十分简单,并不神秘,神秘是人为造成的,近代以来十分流传的先练丹田气,打通小周天的所谓内家功夫,我们认为是全是旁门佐道,不值一提。 桩功的关键是姿势一定要正确,这是功力持续增长的唯一保证,而这一点无师指点,则很难做到,所以说老师也仅是领徒入门,修行则靠各人。
正确站桩的方法是什么?
常用的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
发力位置:
下盘是根基,三线对争应首先由下盘入手体认。下盘的对争要领是:开臀提胯,敛阴吊裆,前蹬后踩,裆胯圆张,起不敢起,坐不敢坐,进不敢进,退不敢退。
就是前脚微微用力往后蹬,后脚同样稍用力往前蹬,两股力方向相反,相互顶住,感觉像要把脚下大地从中间撕开,前膝微前顶略有上提之意(所谓前脚跟稍抬起即是由前膝稍上提自然带起的),后胯后挣,形成膝胯互争之意。
主要形式:
站桩的变异形式有多种,如:扎马(是在我国南方武术中的称呼),三体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称呼)等。站桩的流派很多,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其形式分为躺桩、坐桩和站桩。
综观西方搏击术,其基本上都是着重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体的训练,训练方式不外乎负重练习以求得体格的强化,以供搏击所用,即所谓“外强”。
而中国武术则更着重于“内调”,即内部机理的调整和用力习惯的养成,讲究以固有体态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西方拳手大都体形彪悍,爆发力强,而中国的内家好手往往体格瘦弱,但一击之下,攻击力却极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站桩
中国内家功运动养生站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站桩练内功、中国内家功运动养生站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