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三焦养生运动方式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想打通自己身体里面的“三焦”,最重要是就是多运动,或者选择用拍打,揉等按摩的行为去让刺激穴位达到血液流通。不要看小中医对于身体区分的“三焦”,长久地坚持按摩身体的“三焦”,真的可以增强免疫力减少病痛。
一、作为中医里面的“三焦”,确实很难用西医的角度去进行解释,但对人体影响很大
相信很多多对于“三焦”这个词语都是比较陌生的,毕竟习惯西医角度了解自己身体的我们,确实难以明白何为“三焦”。
很难去了解“三焦”的意思?也难以明白什么叫“打通三焦”?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去了解,“三焦”其实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气,“打通三焦”就类似我们常说的疏通身体里面的气,让身体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受疾病折磨。
二、打通“三焦”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靠按摩就可以
生活中最常见打通“三焦”的方法就是拍打,每天坚持拍打“三焦”外围的穴位,可以让身体慢慢地打通这看不见的“气”。从肩膀位置开始,沿着胳膊外侧往下拍打并且左右交替,长久坚持下来就可以简单地完成打通“三焦”。
除了拍打,比较常见就通过揉相关穴位达到拍打的效果,揉同样可以疏通身体的的血管,加快身体的代谢能力可以辅助“三焦”更加容易被打开;平时可以多瞬时间揉肚子,或者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打通三焦”效果。
打通“三焦”并非听起来的难,最重要还是多运动多按摩,让身体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身体好了“三焦”则更容易被打通。
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隐藏着哪些秘密?
健身气功•八段锦中的每一势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内涵,其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习练每一式都可调整人体相应脏腑的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那么,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两手托天能理三焦?
三焦,是中医学名词,为六腑之一,在古代医籍《黄帝内经》和《难经》上都有记述。据学者王梦瑶等人的考证,三焦的“焦”是假借字。古人造字作词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含义,但是古人用字有时并不甚严谨,把音、形、义相同或相近的字通用,这种方法称之为假借。脊椎骨的“椎”字,在《黄帝内经•灵枢•背输》中被假借为“焦”。因此,三焦中的“焦”实际上应当指的是“脊椎”。
三焦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虎通义》中说:“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如窍,中焦如编,下焦如渎”。古医书中将脊柱定位为二十一节,每七节为一段。
上焦七节是颈椎,有横突孔,形状像空窍,所以称之为“上焦如窍”;
中焦“七节”(实际上有十二节)是胸椎,左右两侧肋骨成排,形似竹木编成的书册,形容为“中焦如编”;
下焦“七节”是腰骶尾椎,腰椎有肥大的横突,而骶椎前后面沟沟壑壑,凸凹不平,并在这里构成了两个生理弯曲——腰曲和骶曲,对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下焦被比拟为“渎”(渎,是下水沟的意思)。
由此可见,三焦,是指整个脊柱和胸腹腔而言,而胸腹腔里包涵了全部脏腑。因此,“理三焦”者,乃是调理脊柱、内脏是也。
“两手托天”为何能调理三焦呢?
两手托天的动作,在健身气功•五禽戏为“虎举”,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为“韦驮献杵第三式”;可见这是一个健身定势,普遍用于各类导引功法,且都处于起始位置。天,为最高;托天者,就是尽量向上托的意思。从
古传八段锦图谱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要求来看,这一式动作要求两手掌向上翻起,掌心朝天,两臂充分伸展,上臂靠近两耳;两手交指相扣,力在掌根,低头,肩胛内收,上撑下落,使脊柱拔伸。在做这一式动作时,脚跟无需踮起。
而在古代的一些八段锦功法中,以及健身气功•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三式”中,都要求踮起脚跟;但健身气功•五禽戏“虎举”动作则无需提踵踮脚。其实,“撑掌落踵”更能有效地对拉拔伸脊柱;俗话说“力从脚跟起,贯穿到泥丸”,“泥丸”就是头顶正中的天门(顶门)。做这一势动作时,还需注意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收腹提肛,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此才能挺拔脊柱。同时,“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一个完整动作是一个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间,应当是闭息助力,从而使“内劲”贯通上中下三焦。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
三焦主司人体元气水液的流通布散,是统管五脏六腑的“孤之府”、“外府”。作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第一式,通过两手托天的锻炼,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通过脊柱的对拉拔伸,有利于纠正脊柱周围小关节的紊乱,并适当刺激脊柱两旁神经根,以此来调理五脏六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脊柱的过度弯曲、椎间盘的膨隆、骨盆的移位、胸廓的下降等等,是造成一系列慢性病、顽病痼疾的原因。因此,脊柱的自我锻炼,其养生健身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在中医学中,脊柱是督脉所在地,总督一身阳气;“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升降开合,使元气布散全身,使津液滋润脏腑。同时,与动作相伴的逆腹式呼吸,按摩腹腔脏器,防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科学研究表明,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提高中老年人上下肢的力量,改善呼吸系统机能,提高老年人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等。因此,把双手托天理三焦放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第一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动作是怎样的?
双手托天理三焦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开,中指尖相向,从胸腹前如“托天”状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样用暗劲,做到“力从脚跟起,贯到泥丸宫”》托到顶门后,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转,中指尖始终相向,如此继续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时,用暗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顶八次注意须用意、用暗劲向上顶,胳膊不可上下弯曲、晃动,臂肘始终是直的。做完八个动作后,手臂自然向两边松垂下来,同时全身放松,自然松一口气。稍歇一会儿后,再做下一遍运动,共做八遍六十四个暗劲动作。
八段锦的特点是什么三焦分为哪三焦?
三焦为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总观三焦,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与肺、头面部;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指出,老者与壮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气道是否通畅,血气能否循气道正常运行,此处的“气道”便是三焦。
因此,调理三焦在中医养生中大有可为,可选择正规气功进行练习。比如,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主张通过特定的姿势拉伸三焦,使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还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气海以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穴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补益后天,血海穴调血和血,从而达到延缓脑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扰乱人体气机,影响三焦正常的气化功能。
网络上流传的拍三焦经的养生方法,效果到底怎么样?
什么事三焦经络?手少阳三焦经络学说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我想你可能想主要请教手少阳三焦经络。手少阳三焦经络所涉及的器官包括耳、眼,可能涉及的疾病包括腹胀、水肿、遗尿、排尿困难,以及经络循环部位出现的问题,如耳鸣、咽痛、目赤、肿痛等。感觉三焦经络主要是调理水道、气血津液等。,所以有很多原因。比如心情不好,气血津液不畅,那么饮食不当,凉性、肥腻、甘味也会造成三焦不畅。睡眠不好,便秘都会引起问题,涉及面很广,看你有什么问题,然后针对性调理。
三焦经络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的途径。人体的生命力通过三焦,到达内脏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是整个人体的通道。调理三焦经络主要是调理内分泌失调的症状。所以常用于经络养生。其中上焦负责呼吸和血管,中焦负责运化和淬炼以改变气血。下焦浊,分别排泄尿液和粪便。
上、中、下焦点各有其生理功能。上焦负责气息和血管,其特点以宣为主。它将水谷的精华从食物和饮料转化到全身。能如雾露般滋养全身脏腑组织,故称“上焦如雾”。中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即水谷被分解,交通工具是微妙的,以改变气血,所以它被称为“中焦像沤”。“沤”是水谷分解时的泡沫漂浮状态。下焦的特点是清浊,大小便排泄,向下向外排泄,故称“下焦如渎”。此经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疼痛、出汗、两颊肿胀、耳后、肩、肘、臂疼痛。
网上说三角经络的按摩时间在石海,也就是晚上9-11点。这时,三焦经络充满了气血...这是不对的。要正确理解,三焦经的气血刚刚涨潮,需要旺盛到早上九点左右,所以晨间按摩是最好的时机。一般来说,不宜在夜间按摩,催促经血跳跃。有的人按摩时间长了,身体却越来越差。这是被误导的最基本的东西。记住。
记得点赞收藏哦
通三焦养生运动方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焦经疏通的好处、通三焦养生运动方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上一篇: 古代养生名言运动
- 下一篇: 真正的养生就是不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