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普及养生网!

普及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的国内研究现状

2022-09-06 11:14:13运动养生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动养生的国内研究现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运动养生的鼻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求高人帮忙~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这个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该怎么写 你想要的几乎所有的答案在下面这个网页中都可以找到,包括所有...

运动养生的国内研究现状

求高人帮忙~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这个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该怎么写

你想要的几乎所有的答案在下面这个网页中都可以找到,包括所有体育锻炼与人体有关的东西!总结得很好,下面我复制了其中的一段,你可以看一下,在它上面还有更多!祝你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益处

为何要锻炼?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回答:锻炼有益于健康。事实表明,参与有规律的锻炼会使人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在于全面增进人的健康,具体表现简述如下:

(1)预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

(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6~8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5次。

(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

(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许多其它健康问题,如视力减弱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6)预防骨裂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裂,骨裂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均会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中比较普遍。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之目的。当然,体育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7)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

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活动能力的退步尤为明显。我国有句谚语:“老年勤锻炼,拐杖当宝剑”。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退化减慢。

(8)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

众所周知,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至30%。俗话说:“长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由于体育锻炼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性,故可以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和外表。

(9)延年益寿

俗话说:“身体锻炼好,八十不算老;身体锻炼差,四十长白发”。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延年益寿。有一项持续30年的研究显示,不锻炼的人比经常锻炼的人早逝的可能性为31%。那么,为什么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延年益寿呢?主要原因在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

运动被称之为最健康的养生方式,大多数人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抗衰老最好的方式是:运动!

发表于Aging Cell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规律运动是对抗衰老最好的选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评估了84名男性和41名女性骑行人士,他们的年龄在55~79岁。如何定义他们是骑行人士?男性在6.5小时内可以骑行100公里,女性在5.5小时内可以骑行60公里。

结果发现,比起那些不经常运动的人群,这些骑行人士肌肉含量和力量没有随衰老而丢失,身体脂肪和胆固醇水平没有增加,而且免疫系统和年轻人一样强健。

不仅如此,骑行男性的睾酮水平更高。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经常运动对免疫系统衰老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将运动分为四个基本类型:耐力运动、力量运动、平衡运动和灵活运动。他们建议不要局限于一种运动类型,混合运动不仅增强趣味还能减少受伤。

耐力运动,又叫有氧运动,能增强呼吸和心率,有利于心脏、肺部、循环系统健康。增强耐力能使日常活动更加轻松。比如,健走或慢跑、跳舞等。

力量运动,也叫阻力训练,能增强肌肉,使你更强壮。比如,举重、使用阻力带、利用自重(引体向上)等。

平衡运动能预防摔倒,一些下身力量训练也能提高平衡性。比如,单脚站立、踮脚行走、太极等。

灵活运动能伸展肌肉,有利于身体更柔软而敏捷,使你在日常活动中更加行动自如。比如,小腿拉伸、瑜伽等。

运动后身体会有啥变化

第一次锻炼后,你可能感觉头脑更清醒、精力更充沛,因为心率加快使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供应量增加。然而,第二天肯定会有延迟性肌肉酸痛,持续将近72小时。

6~8周过后,定期锻炼的人体内线粒体数量会增加50%,你会开始感觉更健壮,耐力也会增强,一口气跑5公里不再像第一周那么艰难了。

锻炼6~9个月后,努力终于开始显现出结果。如果你致力于力量训练,肌肉开始成形;如果你致力于有氧锻炼,体内最大携氧量将增加25%,这意味着你能用更快的速度跑更长时间。

经过一年的规律锻炼,你的骨骼密度会增加,从而降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锻炼,不仅寿命能延长,钱包也会鼓起来。研究显示,每周锻炼5天、每次至少30分钟的老年人,每年能在心脏的健康问题上节省2500美元(约1.6万元人民币)。此外,患上关节炎、2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和某些癌症的风险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能提升,因为运动能降低体内应激激素含量,从而减小患焦虑症、抑郁症的风险。

太极拳养生保健作用在国内外研究概况

太极拳与养生保健

太极拳是在...延缓衰老的作用。

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太极拳独特...

我学过的懂一点啊

目前健康养生的现状概述?急需,谢谢了。

6月14日,养生专家梅墨生因患肠癌去世,享年59岁。这引起了人们对养生一些看法。人的生命复杂而漫长,生命就像一个巨大的工程,由无数个环节组成,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生命的结果。养生不过是这个巨型工程的一小部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某一个长寿的方法或运动。长寿是基因,后天习惯对基因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只要心情好,无恼烦,凡事看开不闷在肚里,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无在乎过分的看重什么健康养生。

运动训练学的国内现状

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始建于1983年。20年来,伴随着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方面,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研究性专著。曹景伟等(2001)把这些独具特色并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进展称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中国流”,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运动员选材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竞技能力的结构及其评价、博弈理论与制胜规律以及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与服务等内容。

中国古人的运动养生观是什么样的?

古人的运动养生观以华佗最具代表性。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在医术上卓有成就,而“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有壮容”他所以能长寿、健康,精神饱满,是与他本人重视运动健身分不开的。他在继承导引理论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人的生理和医学原理,阐明了运动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要防病祛病,必须增加体内的营养物质,常使身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他的这种符合科学原理的导引养生理论,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创见,也是我国古代正确的体育运动的思想基础。

华佗的“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的观点和主张,是他导引理论中的精髓和核心。他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潜心研究和总结前人导引的经验,在广泛吸取各家导引式经验的基础上,创编了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形态的五禽戏导引保健操。从内容上看,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形态动作各有特点,各有其效。例如,五禽戏中的虎戏模仿虎的勇猛刚威,以增长气力;鹿戏模仿鹿的奔驰反顾,以灵活腰腿;熊戏模仿熊的倒卧翻滚,以畅通血脉;猿戏模仿猿的攀援跳跃,以灵敏身躯;鸟戏模仿鸟的展翅高飞,以悦心情。从五禽戏锻炼动作来看,大部分动作是俯伏在地上进行的,运动量较大,虽然形式上是一套以健身防病为主兼有医疗作用的保健体操,但华佗说“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这说明他并不一定要求人们做完全套动作,而要求锻炼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有选择地去做适宜自己的锻炼内容。据说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不懈地练习五禽戏,年到90仍耳聪目明,牙齿完整。

5.中国古人的动静结合养生观

养生之道究竟是动还是静?我国古人的养生观早已作了明确回答:“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儒家则称“性静者多寿考”。一言以蔽之:“心静体动”,即心要安静,身体则宜多动。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不行而脚直,车不驾而自朽”。养生在动,各种运动如健美操、迪斯科、太极拳等,均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坐着学习、工作,埋头伏案的时间多了,身体不常运动,肌肉组织、关节就会发生废用性萎缩的现象。长期以往,人未到中年就会背痛腰酸,其他生理机能也会提早老化。所以古人云:“体宜常动,腰宜常摇,胸宜常挺,腹宜常收,肢宜常摇”。如能做到夏游泳、冬慢跑、春秋常爬山,天天做广播操,则更为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决非多多益善。古人云:“多动则损”,动要做到“形劳而不损。”

我国古人的观点得到了当今现代科学的验证。

国外系统研究5000名已故运动员后发现,其中多数人的寿命短于普通人。著名的《跑步全书》作者菲克斯就是在超负荷的跑步中死去的。

因此,运动也要适可而止,做到“形劳而不倦”。国外近来提倡“低度运动”,认为每周从运动中消耗2000卡热量对健康有益。

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7000多人为期16年的研究表明,参加低度运动的人较不运动的人因心血管病致死率低三分之一,平均寿命长4至5年。

据估计,1小时轻快散步可以消耗400至500卡热量,每天有40分钟左右散步就可达到低度运动要求。

古人还认为,养生在心,养心在静:“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静而后能安”,“静者寿,噪者夭”。故心神宜常安静,凝聚而不精散。现代生理学家发现,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积累效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自古以来,那些终生以“静养”为主,很少做剧烈运动的人,如作家、书画家、科学家、花农,长寿者不乏其人。有些疾病,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症等需用体育来辅助治疗,而更多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炎、溃疡病、肿瘤等,则需要以“静养”来辅助治疗。古人说:“龟鹤延年”是指龟多静伏,为活动最少的动物;鹤爱独处,飞行动作也很轻柔,然而它们的寿命却很长。因此,在学习和工作时,专心致志,对事业全心全意;8小时以外则宜学习技艺,如琴、棋、书、画、种树栽花等,用以寄托精神,此乃养心之妙法。

美国哈佛大学实验证明,“静养”时人可产生“意识的变形”,从而可以降低人的血压。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静养”时,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改变体内生理生化状态,使心跳和呼吸减慢,肌肉紧张与耗氧量下降,同时血脂也会下降。所以,当今的学者已把“静养”作为祛病延年的一种方法。我国的气功锻炼就是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做到心静,进而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动静结合养生之法。

运动养生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运动养生的鼻祖、运动养生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